恐慌很快传导到后勤系统,演变成一场自我怀疑的混乱。汉城后勤总部的军官们对着报表集体失语:铁原前线的物资申领单像雪片飞来,可仓库记录显示三天前刚补满;核对运输日志,每辆卡车都有签收记录;检查守卫岗哨,哨兵发誓“连只老鼠都没放过”。负责矿洞仓库的中尉疯了似的翻查账本,手指划过“500箱罐头、300条毛毯”的记录,再看看空荡荡的矿洞,突然抓着头发嘶吼:“不可能!我昨天还亲自盘点过!”
他们怀疑过内鬼,把所有接触过仓库的士兵都审了三遍,却连一点指纹异常都没找到;怀疑过志愿军的特种部队,可矿洞入口的炸药感应器和红外警报器全是完好的。混乱中,有人开始质疑自己的记忆力,“是不是我记错了数量?”有人偷偷改报表想蒙混过关,结果导致账目更乱,最后连哪批物资该送往前线都分不清,前线的抱怨电报堆成了山。
最致命的崩塌发生在高层会议上。东京指挥部的灯光亮了整夜,陆战一师师长指着后勤官的鼻子怒骂:“你的人到底在干什么?前线士兵快断粮了!”后勤官涨红了脸反驳:“我们按计划配送了,是你们的人看守不力!”
情报部门负责人甩着矿洞仓库的照片冷笑:“看看这个!守卫说没异常,可岩壁上是什么?”照片里,阴冷潮湿的矿洞深处,有人用刺刀在岩壁上刻了一行歪歪扭扭的英文:“魔鬼取走了我们的面包”,字迹深可见骨,旁边还划着个扭曲的笑脸,显然是守卫士兵留下的绝望涂鸦。
这张照片像耳光打在所有人脸上,连最精锐的部队都陷入了心理崩溃。争吵最终变成互相推诿,有人主张增派宪兵严查,有人坚持是志愿军的心理战,还有人偷偷向麦克阿瑟汇报“可能存在未知的新型战术”,直到凌晨,会议也没得出任何结论,只留下满室的烟蒂和弥漫的焦虑。
而那行“魔鬼取走了我们的面包”的涂鸦,很快被渗透进来的志愿军侦察兵拍下,传回后方。宣传部门将照片印成传单,用炮弹打到联合国军阵地。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那张岩壁照片和一行字:“连你们的上帝,都保不住你们的物资”。
这张照片后来成了朝鲜战争中心理战的经典案例,比任何炮火都更能摧毁敌人的意志。这无形的压力,成了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原本就因攻势受挫而低落的士气,在这种诡异的“物资蒸发”事件中彻底涣散。
当李天佑在转运基地听到美军士兵因“怕被魔鬼盯上”而拒绝进入仓库时,他靠在卡车引擎盖上,看着远方的硝烟,第一次觉得,空间里那些沉甸甸的物资,不仅能救命,更能敲碎敌人的灵魂。
他熄了引擎,卡车的轰鸣声消失后,基地里的议论声更清晰了些。他推开车门,寒风灌进驾驶室,带着硝烟的味道,却也夹杂着一丝胜利的甜意。他知道,铁原的沉寂只是暂时的,但这颗埋在敌人心里的“恐惧”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战场上,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李天佑跳下车,脚刚落在结着薄冰的地面上,还没来得及拍打身上的雪沫,目光就被不远处空地上的景象牢牢吸住了。登记处的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报数声,他却像被钉在原地,连呼吸都放慢了半拍。
那是一支不算庞大的队伍,约莫一个加强排的规模,却像一丛扎根冻土的青松,透着股撼不动的劲。战士们身上的军装洗得发白,肘部、膝盖处打着整齐的补丁,有的补丁甚至是用不同颜色的碎布拼起来的,却都浆洗得干干净净,熨帖地裹在身上,领口扣得严严实实。
每个人都站得笔直,腰杆挺得像标枪,哪怕有的战士胳膊上还打着绷带,有的腿有点跛,重心往一边偏,那股子精气神却半点没减。最打眼的是他们的眼睛,不是新兵那种带着惶恐的亮,而是淬过火的锐,像刚磨过的刺刀,在灰蒙蒙的天光下闪着光。那里面藏着百战余生的沉稳,更燃着股按捺不住的火,像要立刻扑回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