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的旧军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更像是个教书先生,而不像是个军人的中年男人,正背着手,站在那副地图前,眉头紧锁。
“报告政委!李大刚奉命归队!”
“回来了?”中年男人缓缓地转过身,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容,但那双镜片后面的眼睛,却深邃得,如同两潭古井,仿佛能看透人心,“辛苦了,大刚。”
“不辛苦!为革命服务!”李大刚咧嘴一笑,然后,侧过身,指着身后的杨汝成,“政委,这位,就是我跟您提过的,杨汝成同志。”
“杨疯子。”
赵政委的目光,落在了杨汝成的身上。他缓缓地,从上到下,打量着这个浑身都散发着如同野兽般危险气息的男人。
“好一条关东的汉子。”他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你的事迹,我听大刚说了。一个人,一杆枪,就把山田那个老鬼子,耍得团团转。了不起。”
杨汝成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身上,却没有一丝一毫杀气的中年男人。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人,能成为这支充满了血性的队伍的,领导者。
“坐吧,都别站着了。”赵政委指了指旁边那条用原木搭成的长凳。
“杨汝成同志,”等所有人都坐下后,赵政委亲自,给他们倒了三碗热气腾腾的、不知道是什么野菜煮成的糊糊,递了过去,“我知道,你心里,现在肯定有很多疑问。没关系,你想问什么,都可以问。”
杨汝成端起那碗散发着奇异香气的热糊糊,喝了一口。一股久违的暖流,顺着喉咙,流遍了四肢百骸。
他放下碗,缓缓地抬起头,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直视着赵政委。
“我只问三个问题。”
“请讲。”
“第一,”杨汝成伸出了一根手指,“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枪?”
“不多。”赵政委笑了笑,回答得,很坦诚,“整个第三军,算上所有的伤员、后勤和家属,满打满算,不到八百人。能拉出去打仗的,也就四百出头。至于枪,更是五花八门,汉阳造、老套筒、三八大盖,还有几挺从日本人手里缴获来的歪把子。子弹,更是金贵。每一发,都得算计着打。”
这个答案,让杨汝成,有些失望。
这点家当,别说跟整个关东军对抗了,就是山田手底下那一个守备大队,都未必能啃得下来。
“第二个问题,”他伸出了第二根手指,“你们,靠什么,活下去?就靠,老百姓,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那点粮食?”
“一部分是。”赵政委点了点头,“但更重要的,是靠我们自己。”
他指了指外面。
“我们,在这片林子里,自己开荒,自己种地。我们,有自己的小作坊,能修枪,能复装子弹。我们,还有自己的草药队,能给自己人治伤。”
“我们,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我们吃的,穿的,用的,要么,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么,就是从敌人手里,硬抢过来的!”
“我们,不是土匪。”
“很好。”杨汝成点了点头。
“最后一个问题。”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你们,凭什么,认为你们,能打赢日本人?”
这个问题一出,整个屋子,都安静了下来。
李大刚、王二和虎子,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赵政委,等待着他的回答。
赵政委,笑了。
他缓缓地站起身,重新走到了那副巨大的军事地图前。
“就凭这个,我们,确实赢不了。”他指着地图上,那些代表着日军一个个坚固据点和强大兵团的符号,缓缓地摇了摇头。
“但是,”他猛地,转过身,用那双明亮得,如同两颗寒星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杨汝成。
“如果,我们的战场,不仅仅是这张地图呢?”
“如果,我们的军队,不仅仅是这几百个扛着枪的战士呢?”
“如果,我们的力量,来自于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家破人亡,却又不愿当亡国奴的,普通老百姓呢?”
他走到杨汝成的面前,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振聋发聩的力量!
“杨汝成同志,我问你,靠山屯,为什么会被屠?”
“是因为我……”
“不!”赵政委猛地打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