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理探源【译注】 > 定日出日没时法

定日出日没时法(1 / 2)

原文:

日出卯时日入酉

译文:

太阳升起在卯时,太阳落下在酉时。

注解:

“卯时”对应凌晨5-7点,为传统计时中“日出”的时段。

“酉时”对应17-19点,为传统计时中“日入”的时段。

此句为基础规律,指出日出日落的常规时辰对应。

原文:

五十前后不同轮

译文:

五月和十月前后(日出日落时间)不同,如同车轮交替变化。

注解:

“五十”指农历五月和十月,因五月昼长夜短、十月昼短夜长,导致日出日落时辰与常规不同。

“不同轮”比喻时间随季节交替变化,体现时辰的动态调整。

原文:

出茶齐正斜角落

译文:

观察太阳升起时的方位(正、斜、角落等)来校准时辰,(这一方法)。

注解:

“出茶”疑为“出察”,指观察日出。

“齐正斜角落”描述太阳升起时的方位特征(正中、倾斜、角落等),是通过天象细节定时辰的方法。

原文:

万载千年此是真

译文:

(这一规律)历经万年千年都是真实可信的。

注解:

强调通过日出日落定时辰的方法具有恒久性和准确性,是传统计时的可靠依据。

原文:

日出卯时,日入酉时。

译文:

太阳升起在卯时,太阳落下在酉时。

注解:

重复前文核心规律,再次明确卯时为日出、酉时为日落的常规对应关系,是计时的基础标准。

原文:

惟五月昼长,则日出寅时,日入戌时。

译文:

只有五月白天较长,于是太阳升起在寅时,太阳落下在戌时。

注解:

“惟”表转折,指特殊情况。

“五月”为夏季,昼长夜短,故日出早于常规卯时(寅时为3-5点),日晚于常规酉时(戌时为19-21点)。

原文:

十月昼短,则日出辰时,日入申时。

译文:

十月白天较短,于是太阳升起在辰时,太阳落下在申时。

注解:

“十月”为冬季,昼短夜长,故日出晚于常规卯时(辰时为7-9点),日落早于常规酉时(申时为15-17点)。

原文:

所以前后不同,其各省增减刻数。

译文:

因此(不同月份的日出日落时间)有前后差异,各省(根据地域)增减的时刻。

注解:

“刻数”为古代计时单位,一刻约合现代15分钟。

此句说明地域差异会导致时辰刻数的增减,体现计时需结合地域调整。

原文:

每年历书内,算载明白。

译文:

每年的历书里面,都计算记载得很清楚。

注解:

“历书”指古代记载历法、节气、时辰等的书籍。

说明地域及时辰刻数的调整可通过历书查询,体现其规范性和可参考性。

原文:

后二句乃看日定时法,备悉后条。

译文:

前面引文的后两句(指“出茶齐正斜角落,万载千年此是真”)是通过观察太阳定时辰的方法,详细内容在后面的条目里。

注解:

“看日定时法”指通过观察太阳方位、角度确定时辰的具体方法。

“备悉后条”说明该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后续章节阐述,承上启下。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定日出日没时法”以传统天文观测为基础,结合季节变化与地域差异,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日出日落时间确定时辰的核心规则与实践方法。

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天文观测的核心方法

袁树珊继承古代“观象授时”传统,强调通过自然现象验证时辰:

1.圭表测影法

通过立杆测影判断太阳运行轨迹,以正午日影最短时刻为午时基准,结合日出日落时的影子方向确认卯时(日出)与酉时(日落)。

例如,“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通过影子长度变化判断季节与地域差异。

2.星象辅助定位

参考北斗七星指向(“北斗建时”)和特定星象(如文曲星高照)辅助定时。

例如,寅时对应东方渐亮但未现日轮的时刻,可结合“平旦”的星象特征(如启明星位置)校准。

3.律管吹灰候气

通过特定节气时律管内葭莩灰的飞出方向判断时令,间接辅助时辰划分。

例如,冬至时某律管灰飞,可确认子月中气,进而推算日出

最新小说: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冷书生(一受多攻)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王朝的腐朽 歌影山河 乖,再让我亲一口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