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理探源【译注】 > 第175章 定寅时法

第175章 定寅时法(1 / 2)

原文:

正九五更三点彻

译文:

正月和九月,寅时在五更三点结束。

注解:

“正九”指农历正月和九月。

“五更”为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五更对应凌晨3-5点(寅时时段)。

“三点”为更内的细分时刻(一更分五点),“彻”意为结束,指这两月寅时结束于五更三点。

原文:

二八五更四点歇

译文:

二月和八月,寅时在五更四点结束。

注解:

“二八”指农历二月和八月。

“歇”意为终止,说明这两月寅时结束时刻比正九月晚一点,体现季节不同导致的时辰微调。

原文:

三七平明是寅时

译文:

三月和七月,黎明时分就是寅时。

注解:

“三七”指农历三月和七月。

“平明”为寅时的别称(即黎明),直接以自然现象(黎明)定义寅时,强调此时辰与天色的对应。

原文:

四六日出寅无别

译文:

四月和六月,日出前后寅时与其他时候没有差别。

注解:

“四六”指农历四月和六月。

“日出”接近卯时(5-7点),说明这两月寅时结束与日出衔接紧密,时辰特征与常规一致。

原文:

五月日高三丈地

译文:

五月(寅时结束时)太阳已经升高到三丈高的位置。

注解:

农历五月白昼较长,日出较早,寅时结束时太阳已升高,体现夏季寅时结束早的特点。

“日高三丈”为夸张说法,形容太阳升起的高度。

原文:

十月腊月四更二

译文:

十月和腊月(十二月),寅时开始于四更二点。

注解:

“十月腊月”指农历十月和十二月(冬季)。

“四更二点”为夜间计时(四更对应1-3点),说明冬季寅时开始较早,与夏季形成对比。

原文:

仲冬才到四更初,便是寅时君记切

译文:

仲冬(十一月)刚到四更初刻,就是寅时了,您要牢记。

注解:

“仲冬”指农历十一月(冬季中期)。

“四更初”为四更刚开始(约1点),强调仲冬寅时开始最早,需特别记忆,体现不同月份寅时起点的季节差异。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定寅时法”以传统地支纪时为基础,结合天文观测、自然现象及命理逻辑,系统阐述了时辰划分的核心规则与验证方法。

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时辰划分的基本框架

袁树珊继承传统十二时辰制,明确寅时对应凌晨3点至5点(平旦),并强调时辰划分需遵循“子时换日”的历法原则。

具体规则包括:

1.子时细分:

袁树珊主张将子时分为两段:

夜子时(23:00-24:00):属当日,其日柱仍沿用本日干支,但需在时柱推导时按次日规则计算(如甲日夜子时的时柱为“丙子时”)。

早子时(0:00-1:00):属次日,日柱与时柱均按次日干支推导。

这一划分调和了传统“子时为一日之始”与历法“子半换日”的矛盾,但也引发了日柱与时柱干支关系断裂的争议。

2.寅时的天文定位:

寅时对应“平旦”,即黎明时分,此时太阳尚未升起但天色已亮,与卯时“日出”形成自然衔接。

这一划分与《三命通会》等经典一致,强调时辰与自然节律的对应性。

二、时辰确定的核心方法

袁树珊提出三种核定时辰的手段:

1.天文观测法

太阳出没规律:

结合季节制定“定太阳出没法”,如“正九出乙入庚方,二八出兔入鸡场”,通过太阳方位判断时辰。

例如,寅时对应东方渐亮但未现日轮的时刻。

星象辅助:

参考“文曲星高照”“天厨化解”等星象格局,结合出生地点的文化属性(如棂星门属文明之地)推断时辰。

2.自然现象验证

动物行为:

鸡鸣对应丑时(1:00-3:00),寅时则以“平旦”的自然光线变化为标志。

若出生时正值黎明前的黑暗与晨光交替,可辅助确认寅时。

人体特征:

通过头旋位置(寅时旋偏左)、手指长度(小手指与无名指骨节横纹平行)及睡姿(侧身眠)等生理特征反推时辰。

3.命理逻辑推演

-五行平衡验证:

若八字中火过旺(如日柱丙午),需

最新小说: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冷书生(一受多攻)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王朝的腐朽 歌影山河 乖,再让我亲一口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