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小星星》。
该曲节奏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其编写的十二段变奏各具特色,使得音乐在快乐自然的流淌中亦不失童趣。
昨晚李安遥望夜空忽获灵感,当即敲定了这首曲目。
自那日与傅天鸣交流过后,他便每天都在想他到底要这台节目中表达什么。
他想表达古典音乐中的美好,他想把这种美好传递给每一个人。
他想让这帮孩子们通过学习一门乐器,真正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中蕴藏的能量,他希望这股能量能帮助引导孩子们去正确面对生活。
从节目的立意出发,他认为这完全符合校方所要求的正确价值观引导,
而如何通过这样一台节目展现住书人的校园文化,通过孩子们的舞台将书人朝气蓬勃的一面展现出来,这里音乐固然是重点,可孩子们的表演同等重要。
回到节目本身的表演者,孩子们作为表演者,如何体现出孩子们的特质,将是这场节目成功的关键与否。
孩子们的特质应该是什么,是可爱,是明媚,是梦幻,是初升的太阳,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情感表达能力不足,等等等等。
那么李安选曲的角度也渐渐地向着方面偏移,他的结论是只要能通过舞台将孩子们的几点正面特质表现出来,那么刘振所提的要求他也就都满足了。
因为孩子本身就代表着正面的积极向上,代表着希望。
可尽管如此,在明确了舞台传达之后,李安团队众人的思路虽然开阔了,可依旧还是没有得到什么实质进展。
到时候是孩子们自己配乐啊,孩子们的演奏技术和曲目本身的难度,这两点客观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光靠改变思路就能短时间内解决的。
更何况众人提出的一些曲目都没有打动李安,李安始终认为一定会有更好的。
他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挖空心思地想着,一边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他着急,但他的生活不止这一件事。
谁也没想到就在昨晚,在夜空中寻找着远去的爱人,李安被来自星星的灵感砸中了。
那一瞬,所有关于这台节目的细枝末节,都在他心中生成了。
他回到酒店就把关于这台节目的想法全部写了下来,一气呵成。
如何在舞台模拟夜空,如何让孩子们通过道具模拟夜空中的星星点点,如何插入配乐,如何升华,他全有了。
包含着多重寓意的星星,就是这台节目的核心,而谁来扮演这位追星星的女孩,他的人选也有了。
剩下的就是整合排练修改了。
刚才他灵机一动,正好小车晚上也没事,那就让小车子来试试。
他也想看看小车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于这段音乐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随着最后一个变奏弹完,李安收手,书房里安静下来,他让小车先把眼睛闭上,自己起身去开了灯。
过了一会,他才让小车慢慢睁开眼睛。
“说说吧。”
师生二人面对面坐下,李安鼓励道,“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小车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申请道:“老师我想弹这首曲子。”
李安咳咳:“.这个可以先不用说,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