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德和吴秀婷也面露欣慰。
红苕泼辣细心,劲草踏实肯干,都是他们疼爱的孙辈,有这俩孩子在身边,这趟燕京之行确实会更顺心。
而对于刘青山而言,安排堂姐刘红苕和堂兄刘劲草随行赴京,远非一时兴起的亲情关照,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步妙棋,承载着他重塑家族命运的宏图远略。
静立月台,
目送南下列车渐行渐远,刘青山的内心却如眼前铁轨般向前延伸,无比清晰。
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前世记忆里两位至亲的身影。
刘红苕,那个在西北小县城凭借过人胆识和精明能干,硬是在男性主导的砂石建材领域闯出一片天的铿锵玫瑰。
刘劲草,则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敏锐捕捉商机,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一方商业翘楚的弄潮儿。
他们骨子里那份不甘平庸、敢想敢闯的劲头,如同被黄沙暂时掩盖的璞玉,光华内敛,却终难自弃。
然而,
前世的他们,如同大多数困于地域的英才,其成就的穹顶始终被西北小县城的视野所局限。
他们奋斗的舞台,终究是小池塘里的大鱼,虽也激起波澜,却未能见识真正的大海汹涌。
八十年代初的燕京,则截然不同。
这里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思想解放的前沿阵地,是信息交汇的枢纽,是新生事物破土而出的沃土。
空气中弥漫着变革的气息,街头巷尾谈论的是国策方针,是未来蓝图。
这种无处不在的“场域”力量,对心灵的冲击、对眼界的开拓、对格局的重塑,是偏居一隅的弯河永远无法给予的。
刘青山深知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内在的禀赋,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激发与滋养。
他迫切地需要这些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们,能够尽快挣脱地域的束缚,站到更高的平台上,呼吸更自由的空气,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唯有如此,
他们体内沉睡的潜能才能被彻底激活,他们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才能超越前世的局限。
他需要的,不是独木成林,而是一片能够支撑起家族未来的茂密森林。
他需要堂姐的果决干练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中坚,需要堂兄的商业头脑在更广阔的市场中驰骋。
他们,将是他在家乡推行变革、实践“弯河模式”最可信赖、最能理解他战略意图的左膀右臂。
因此,
这次燕京之行,看似是一次寻常的探亲之旅,实则是刘青山精心布下的一着培养骨干、积蓄力量的先手棋。
这既是基于血脉亲情的温暖扶持,更是立足于家族长远发展的冷峻布局。
他要在时代变革的潮头,为刘家锻造出一批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栋梁之材,共同将弯河那片深厚的黄土地,建设成实现家族复兴与繁荣的坚实堡垒。
说白了,这是他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