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文豪1983 > 第19章 基金会

第19章 基金会(2 / 4)

义来联络,专款专用……我相信是有机会的。”

    陈芸也道:“之前泰国的饮料大王来华投资,也捐了一笔钱,不就是余老师你促成的吗?他几句话就让上面通过了。”

    这陈芸还真是个人才!不愧是林一夫的老婆。

    她知道得找华侨,得找洋人来办。

    但余切却不愿意,他很不通情理的嚷嚷道:“我是如假包换的川省万县人,我不想找什么港商,我如今赚了钱,回馈社会,到底有什么不行的?”

    整个大堂的人都被这一声嚷嚷吸引过来,陈芸担心又闹出什么新闻,只好把余切拉进来促膝长谈一番。

    当然谈不拢了。

    “余老师,你为什么要搞个人基金?”

    “方便嘛。”

    “我们没这样的先例啊!”

    “你们马上就会有的。”

    “这个事情要走流程,我说实话,我决定不了。”

    “那你别决定了,我直接去见你们领导,怎么样?”

    ……

    两小时后,余切离开建国门东路,这大堂里面的人议论纷纷,怕是马上就有小道消息要流传了。

    果然,下午艾风就来燕大找到余切。

    艾风是《经济日报》的大记者,采访过诸多政、企人士,上层关系很深。

    他笑道:“余老师又有什么名堂要搞?”

    余切和他说了燕大发生的这些事儿。又道:“个人基金会就起这种毛细血管的作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慈善项目,时间窗口很短,资助对象也很少,却不好不做。有能力的话,最好做一下。”

    “你讲得对!”艾风递给余切一根烟。

    “我不抽。”

    “唉,作家不抽烟,就像是市场经济却不许讲资本增值,当然可以,就是有点奇怪。”

    余切哈哈大笑。

    艾风是个“市场派”。他在“市场”上走得很深,譬如他觉得国企可以把闲置资金用于资本运营——比如投资民企,拿去给产业资本放贷等等。

    这些观点比余教授的想法要大逆不道得多。

    85年,艾风写了一篇反映收入分配的激励文章《面对生活不等式》,鼓励人们正确看待“不等式”的问题。这是一篇鸡汤性质的通讯文章,他早已观察到富人开始变得很富裕了这一现象。

    “好,好!”艾风道,“我正要写分配方面的文章,我以为你就做了一个好表率!有钱了,就要做好事,不要等社会来逼你做好事。”

    接下来的几天,余切只管等待。

    因《朝闻道》发表在《人民文学》上,余切拿了一笔稿酬,这篇全文十多万字,王濛力排众议,按照四十块钱每千字价格来结算的,于是余切的稿酬高达六千多元。

    这高吗?

    高,也不高。

    王濛打电话和余切道歉:“我们远远比不过国外的稿酬,只是别人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甚至不如福门托奖的奖金,那可是五万美金!真是对不住!”

    作为文学界的goat,王濛之所以感到羞愧,是因为这两年变化十分大。自余切在宝岛《联合文学》拿到四万六千美金的天价稿酬后,作家纷纷走向海外,接着被海

最新小说: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缠娇鸾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从市委大秘到权力之巅 朱颜执鼎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