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北周皇帝宇文邕,仁心布于朝野,德泽流于万民 —— 昔为君主,能轻权柄而重民生,愿以江山付同心,使两国黎元免离乱之苦;
今为邦辅,能抛旧号而助新朝,促政令归一、四海升平。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非寻常功勋可比。
朕念其忠谨,感其大义,特册封为 “雍王”,赐金印紫绶,食邑万户,居亲王之首位。
……
望宇文邕今后仍以国事为重,辅朕治理天下,使大雍百姓永享安乐,不负朕之信任,不负万民之期盼。
钦此!
大雍永熙元年 秋
御笔”
永熙元年冬,皇宫的御书房暖炉正旺,夭夭却撑着下巴,指尖轻轻敲着奏折,忽然抬头冲宇文辰眨了眨眼:
“这几日奏折看得眼酸,要不咱们去城外的温泉别院住两天?”
宇文辰刚批完半叠军务,闻言眼底笑意渐浓:“陛下想走,只需安排妥当便是。”
两人说走就走,当即让人传口谕 —— 召雍王宇文邕、兰陵王高长恭、温王高玮。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四人便齐聚御书房,却见高璇玑抱着暖手炉,笑得一脸 “无辜”:
“朕与皇夫要去别院歇两天,宫里的事,就劳烦诸位多费心啦。”
这话一出,四人反应各异:宇文邕无奈摇头,却先接了话:“陛下放心,朝中政务臣会与六部对接,断不会出岔子。”
他刚说完,高长恭便上前一步:“军务臣会盯着,若有紧急军情,即刻派人去别院禀报。”
“伤兵营的药膏刚熬好一批,雪舞会去安置妥当,再把新拟的医馆扩建图纸整理好,等陛下回来定夺。”
唯有高玮垮着脸,小声嘀咕:“臣还要去御史台找茬…… 啊不,查案呢,哪有功夫管别的?”
夭夭挑眉看他,故意拉长了语调:“皇兄要是觉得累,不如把御史台的事也交给雍王?”
高玮立刻摆手:“别别别!我能行!我盯得紧!”
见众人都应下,夭夭拉着宇文辰起身,脚步轻快得像阵风:“那我们就先走啦,回来给你们带别院的蜜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