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臣有本奏(5 / 7)

地看向了声音传来的那个源头处,大家低声交谈着,殿内响起一片低沉的嗡嗡声,大家都在互相用眼神和极低的声音猜测着这个率先站出来的人会奏报什么事情,以及他背后代表着谁的意思,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而紧张起来,变得充满悬念。

上前禀奏的这个人,是都察院的一名职位不高的御史,他年轻而气盛,脸上还带着几分未曾磨平的棱角和书生意气,他的资历在朝中尚浅,属于新进官员,但素来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是个不怕得罪人的角色,是个敢于说话的官员。

看到是这个人首先站出来,大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感到有些意外,因为他们没想到会是他这样一个官阶不高,资历尚浅的人先站出来打响第一炮,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大家都以为会是更有分量,地位更高的官员先发言,这安排有些耐人寻味,有些出乎意料。

这名御史在平日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偏向,或者属于哪个派系,他通常就是就事论事,敢于对看到的问题直言,因此也颇受一些看重风骨的同僚欣赏,他的正直和敢言在朝中是出了名的,但也因此容易被人利用,容易成为别人手中的工具。

不过他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率先站出来……难道是被人当了枪使吗?是被推出来试探陛下反应的?许多人在心里暗自怀疑着,觉得这背后一定有人指使和安排,大家都觉得他可能是被人利用,作为了发起进攻的先锋,投石问路,试探皇帝的态度。

虽然在这洪武朝的朝堂上,经过多年的历练和风波,大部分的官员都已经是精通为官之道的老油条子了,懂得明哲保身,可依旧有些刚入朝两三年的年轻官员相对而言比较“单纯”,保留着书生意气,而此刻站出来的这个御史,就是两年前刚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年轻人,他经验不足但热情高涨,做事往往凭着一股冲动,不计后果,他的这种莽撞和直接,既让人欣赏,也让人不由得为他担心,怕他惹祸上身,怕他得罪权贵。

这个人倒是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明显的品行毛病或者劣迹,倒也算得上是性格刚正,风评不错了,他敢于直言进谏,曾经多次因为坚持己见而顶撞过一些权贵,他的勇气和坚持原则值得赞赏,但也让一些老成持重的人为他担心,怕他得罪人太多,将来没有好下场,怕他因此受到排挤。

在朱煐入朝之前,早朝讨论激烈的时候,这个人也经常会在老朱因为某些事情而愤怒的时候,敢于开口进行劝谏,虽然说他没有每次都坚持劝谏到底,有时候也会在压力下退缩,可是能够在老朱发怒的那个时刻站出来开口说几句话,这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了,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这已经算是胆识过人,非常难得的表现了,毕竟老朱的脾气和手段大家都是知道的,动辄就可能要人性命,他的这种敢言还是让一些人私下里敬佩的,觉得他保留了读书人的风骨,觉得他有文人的气节。

老朱闻言不由得挑了挑他那浓密的眉毛,他的目光带着审视的意味,落在了这名站出来的年轻御史的身上,他的眼神中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悦,似乎要看透这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和目的,他在冷静地判断这个人的动机以及他背后可能存在的指使者,心中快速盘算着,快速思考着。

老朱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保持着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哦?你有本要奏?不知道是何等重要的事情,要在这个时候上奏啊?”

“启禀陛下,臣要奏的事情是……”

这位御史说话的时候,声音略微拖长了一些,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缓慢,他的目光越过面前站着的众多官员,看向了此刻正在大殿一侧闭目养神的朱煐。他的视线穿过人群的缝隙,最终牢牢锁定在那个依靠着柱子似乎正在沉睡的身影上,那专注的眼神仿佛要将朱煐整个人看穿一般。

每日的上朝对于朱煐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思和吸引力,这已经成为他心中根深固的想法,一种几乎不会改变的认识。

自从他在朝堂之上与那些文官们激烈争辩了几次之后,朝廷中的大小事务似乎就和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这些官员们基本上都不怎么愿意搭理他,甚至连见面时的寒暄都变得少了许多,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刻意的距离。

想一想,谁敢和一个连诛九族这样的大罪都不怕的人有过多的牵扯和往来呢?这样的想法在每个人的心中盘旋,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回荡。

大家都还记得黄子澄黄大人被他反驳得满脸尴尬、无言以对的情景,也记得允炆皇孙在他面前选择避开争执的局面。这些画面还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农民将军 古人看我玩原神 如何拯救德意志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