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深刻的教训!让他知道厉害!让他明白分寸!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
他决定要给朱煐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燕王不是好惹的,要让他付出代价,为他的狂妄和无礼付出代价。
两人这才一拍即合创办了这燕王府学宫,准备借用朱煐开创的稷下学宫的模式从商贾手中敛财,打击稷下学宫,削弱它的影响力,降低它的地位,釜底抽薪,让朱煐知道疼。
他们觉得这个计划很完美,既能赚钱,又能打击对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策略。
没想到真正开始操作之后,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地顺利,比想象中要顺利得多,顺利得让人吃惊,像是老天爷都在帮他们,把好运送到了他们手上。
商贾们对燕王府学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主动上门,这让他们信心大增,腰杆也挺直了不少,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第一天就卖出了十个名额,赚到了整整五十万两银子,收获颇丰,进账很多,白花花的银子晃花了人的眼,也晃动了他们的心。
这个结果让朱棣和朱允炆都感到非常满意,觉得这条路走对了,前途一片光明,超越稷下学宫指日可待。
而此后更别说了,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财源滚滚而来,银子越赚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堆满了库房,让人看着就欢喜。
燕王府学宫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而朱棣心里头的心思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开始的想要和朱煐打擂台,到想要和朱煐打擂台的同时向老朱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想要得到父皇的认可,想要被父皇肯定,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像野草一样疯长。
他觉得这是一个向父皇展示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必须牢牢抓住,不能错过,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了。
朱棣双目微微发红,心中感慨万千,情绪复杂,难以平静,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他想起这些年的努力,想起自己付出的心血,觉得一切都很值得,那些辛苦和算计,似乎都有了回报,像辛勤的农夫终于看到了丰收的景象,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
没想到父皇一直都在关注着我!一直都在注意着我的行动!一直都在看着我!这个发现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像是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的方向,心里踏实了许多,不再彷徨无助。
是了,要是父皇不支持,父皇他又怎么会给燕王府学宫担任祭酒呢?这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啊,一种默许,一种无形的背书。朱棣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心中的底气也更足了,腰板也挺得更直了,像有了靠山一样。
朱棣越想越觉得激动,越想越觉得兴奋,内心澎湃,难以自制,恨不得大声喊出来。他觉得自己终于得到了父皇的认可,这种感觉比赚到再多银子都让人高兴,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是心灵上的满足。
要是父皇不给燕王府学宫当祭酒,燕王府学宫想要和稷下学宫一样向商贾兜售名额?那怎么可能呢?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父皇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商贾们不会买账,学宫只会是一个空架子,无人问津。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完全做不到!完全没有可能!朱棣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越发觉得老朱的支持至关重要,是成败的关键,是画龙点睛的那一笔,缺少了这一笔,整条龙就失去了神采。
没有老朱的信用背书,商贾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否则随便一个人开个学宫,都能让商贾上赶着去买名额不成?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会有人相信!根本不会有人理会!
商贾们精明得很,不见兔子不撒鹰。
商贾们看重的是老朱的权威,是皇家的信誉,是那顶无形的保护伞,有了这把伞,他们才敢放心地把银子掏出来。
.....
“皇爷爷。”
就在朱棣内心激动不已的时候,忽然一道声音响彻了整个奉天殿,打破了安静,打破了沉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浪花。
这声音来得突然,让朱棣从沉思中惊醒,将他拉回了现实,思绪戛而止,像一根绷紧的弦突然断裂。
奉天殿本就空旷而安静,眼下距离上朝还有一阵子时间,偌大的奉天殿里只有朱棣、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一行人,显得很空荡,很冷清,脚步声都有回音,说话声也显得格外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