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不开眼,眼花缭乱。
五百万两金银装箱直接把最前面的空地全部摆满,密密麻麻,几乎无处下脚,占满了空间,金光闪闪,银光灿灿,晃得人眼花,仿佛整个大殿都亮堂了几分,金碧辉煌,十分耀眼。
眼下偌大的奉天殿内,百官还没有到,殿中只有朱棣、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四人,显得颇为冷清,人不多,空旷的大殿更显寂静,说话都有回声,声音回荡,传出去老远,悠悠荡荡。
朱棣站出来到中间十分明显,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他的身影在空旷中显得突出,想不看见都难,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聚焦在他一人身上,动也不动。
老朱眼皮挑了挑,看到朱棣这架势,嘴角抽了抽,有些无奈,觉得好笑,心中暗自摇头,这小子还是嫩了点,不够沉稳,需要再多历练,磨磨性子。
这老四的性子还真是急啊。这就忍不住了?到底还是年轻,不够老练,需要多磨练,经历的事情还是太少,沉不住气,像只猴儿,跳来跳去。
事实上确实如此。
朱棣眼下能够保持住自己的身份,不让自己失态就已经很不错了,强压着内心想要显摆的迫切,这已经足以表现他的定力,难能可贵,十分不容易,对于他来说是一大进步,换做以前早就跳起来了,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了,按捺不住。
要是换成其他的时候,以朱棣的性子自然不会如此按耐不住,他不是一个急躁没有耐心的人,相反,他颇有城府,能够沉得住气,善于等待时机,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总是盘算好了再出手。
可在面对老朱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向老朱证明自己的这个问题上,朱棣无法做到平常心,心绪难平,十分在意,渴望得到认可,就像小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的夸奖一样,盼望着那句称赞,盼了很久很久,日思夜想。
从小到大,老朱的注意力都在老大朱标的身上,关怀备至,十分疼爱,无论是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还是老四朱棣,在老朱的眼里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并不重要,无足轻重,不怎么关注,很少过问,连话都说不上几句,仿佛透明人,不存在似的,被忽视得彻底。
甚至就连三人的教育问题老朱也都当起甩手掌柜,大部分事情都是朱标这个大哥看着解决,长兄如父,由朱标负责,教导他们,管着他们吃喝拉撒,事事操心,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朱标是真真切切的长兄如父!威严与慈爱并存,既严格又关爱,让人敬服,既怕他又亲近他,对他又敬又爱,像对父亲一样,听从他的教诲。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老朱的所有注意力和精力全都在朱标身上,可几人对于大哥朱标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抱怨,反倒都是十分尊敬,心服口服,不敢违逆,听从他的安排,他说往东绝不往西,唯命是从,不敢有二话,乖乖听话。
朱标也十分优秀,在各个方面几乎也都压制着朱樉、朱棡和朱棣,让他们难以超越,始终差了一筹,无法企及,就像一座大山横在面前,难以逾越,只能仰望,叹一口气。
这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挫败感,郁郁不得志,心中有些不服气,总想证明自己,让父皇看看他们也不差,并不比大哥弱多少,也是有本事的,可以独当一面。
从小到大,三人都想在老朱的面前证明自己,向老朱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朱的认可,一句夸赞,那就是最大的奖励,胜过一切,比什么赏赐都强,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念念不忘。
朱樉如此,朱棡如此,而朱棣,同样如此!心心念念,一直惦记着,从未忘记,做梦都想着这一天,能够得到父皇的肯定,让他正眼看自己一次,好好看看。
而眼下,机会终于来了!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就在眼前,只要父皇点点头,那就什么都值了,多年的期盼终于实现,像做梦一样,不敢相信。
近在眼前的机会让朱棣此刻激动的身体颤抖,他能强忍着维持表面上的冷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几乎用尽了全力,才勉强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失态,腿肚子都在打颤,手心冒汗,后背也湿了,黏糊糊的。
“父皇,儿臣近些日子兴办燕王府学宫,小有收获,不敢居功,只是尽了一份力。”
朱棣开口,声音尽量平稳,但微微的颤抖还是泄露了内心的激动,像琴弦的余震,嗡嗡作响。
“这是儿臣和允炆这几日从商贾手中赚到的银子,五百万两,不多,区区之数,还请父皇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