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朝会(3 / 7)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背影都有些弯了,不再挺拔,走起路来也慢了许多,步子迈得小了,需要人搀扶,不然就走不稳,摇摇晃晃。

不过如今的老朱虽然身体已经逐渐老去,走路摇摇晃晃,行动有些慢,可一双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目光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洞察一切,谁也别想瞒过他,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像鹰一样,紧紧盯着前方。

朱标的去世给了老朱一个巨大的打击,如同晴天霹雳,让他十分痛苦,心如刀绞,但他强撑着,他明白自己不能就这么倒下,大明还需要他。

他还要背负着大明,背负着老朱家,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坚持下去,再苦再累也得扛着,为了江山社稷,为了老朱家的天下,他得挺住。

“走吧,今儿个早朝有意思咯。”老朱说着,慢慢挪动脚步。

老朱已经梳洗完毕,穿戴整齐,准备妥当,龙袍穿在身上,更显威严,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不少,仿佛年轻了几岁,腰杆也挺直了些,脚步也稳了些。

他的眼里闪过一抹异样的意味,意味深长,似乎有什么打算,藏着不为人知的心思,嘴角微微动了一下,露出一丝不容易察觉的笑意,一闪而过,没人捕捉到。

朱棣带着五百万两银子入朝,注定了今天早朝不会平静,必然掀起一番波澜,不会那么简单,会有许多事情发生,热闹是少不了的,群臣必定议论纷纷,交头接耳,说个没完。

奉天殿。

老朱来得最早,殿内空无一人,十分安静,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在回荡,一下一下,格外清晰,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特别响亮,还有他自己的呼吸声,沉沉地起伏。

要说出发,那肯定是朱棣出发得更早,但朱棣要从燕王府进宫,路途不近,有一段距离,同时进宫还要查验那马车上装着的一个个大木箱子,手续繁琐,需要时间,不能匆忙了事,得按规矩来,一步步进行,急不得,只能等着。

查验箱子,清点金银也都需要时间,一点也急不得,必须慢慢来,确保数目准确无误,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核对清楚,一一过秤,半点马虎不得。

而老朱是从宫内的御书房直接来到奉天殿,不过是几步路的功夫,十分方便,转眼即到,连轿子都不用坐,走几步就到了,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经坐在龙椅上了。

这一来一去之下,老朱虽然动身比朱棣晚了一些,可到奉天殿的时间反倒是更早,抢先一步,占据了先机,还能歇一会儿,喘口气,整理一下衣冠,稳稳当当。

眼下距离正常上朝的时间还有大半个时辰,时辰还早,不用着急,可以慢慢等待,闭目养神也是好的,养精蓄锐,恢复精神,待会儿才好应对。

要是往日的话,老朱肯定不是这么早来的,可今天这不是不同么,情况特殊,与往常不一样,所以他特地提前到来,就是想亲眼看看那五百万两银子,瞧瞧这巨款,开开眼界,看看究竟有多少。

五百万两,哪怕是在老朱的眼里那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不容小看,值得重视,不能等闲视之,毕竟银子是实实在在的,沉甸甸的,能办很多事,解很多急。

要知道,去年大明一整年收上来的税赋折合银子也才区区两千万两左右,刚刚够用,并不宽裕,财政勉强维持开支,朝廷哪里都要用钱,也是捉襟见肘,左支右绌,常常不够花。

这五百万两,都等于四分之一的税赋了!怎么能不让人心动,为之振奋,这可不是小数目,够干不少大事了,能办很多实事,解燃眉之急,让人松一口气。

老朱坐到龙椅上,奉天殿内尚且还是空无一人,静悄悄的,老朱却也不着急,闭上眼睛开始假寐,养精蓄锐,恢复精神,为接下来的朝会做准备,能歇一会儿是一会儿,积攒些力气,好应付接下来的事情,不能马虎。

休息的时间对于老朱而言十分宝贵,一刻千金,不能浪费,他珍惜每一刻闲暇,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多处理些政务,多看几本奏章,多办几件事。

他平日里习惯性地不放过任何的休息时间,见缝插针,有机会就休息,哪怕只是片刻小憩,也能缓解不少疲劳,让头脑清醒些,思路更清晰,办事更稳妥。

老朱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处理政务,日理万机,十分忙碌,从早到晚不得空闲,连吃饭都常常耽误,随便扒拉几口,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刻不停。

当年胡惟庸案之后老朱就废除了丞相,虽说将丞相的权力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古人看我玩原神 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