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朱煐:爽歪歪!(4 / 8)

了传奇性的事件,在短短几天之内就从商贾手中赚到了整整四百六十三万两银子,自然这样的消息根本不需要怎么去宣传,就会变成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一聊起来就停不下来,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人们会添油加醋地讲述这件事,使得故事变得越来越传奇。

说书人就更不用说了,把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改编成话本故事正是他们的专业特长,他们最擅长这个了,就像是厨师烹饪美食一样,熟练自如。

他们会根据听众的喜好调整故事的细节,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于是几十个不同版本的朱煐为了给湖广百姓筹集银两,重新开办稷下学宫的事迹就被改编成了各种各样的话本,从说书先生的口中不断流传出来,传遍大街小巷,每个人听到的版本可能都不太一样,就像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枝叶,各有各的形状。

有的版本把朱煐描绘成神仙下凡,有的版本则强调他的智慧和谋略。

而朱棣和朱允炆开办燕王府学宫的名声不胫而走,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自然也是托了朱煐的福......

原先百姓们的注意力就在这上面,结果稷下学宫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停歇,朱棣和朱允炆就开办了燕王府学宫和稷下学宫打擂台,更是在几天时间里就筹集到了整整五百万两银子,比朱煐筹得的还多,这又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就像是火上浇油一样,让话题更加热烈。

人们开始比较这两个学宫哪个更厉害,哪个更有前途。

立刻百姓们就有了新的谈资,茶余饭后,应天府里不少的百姓在闲暇时就开始争论,到底是燕王府学宫更好还是稷下学宫更优秀,大家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像是争论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哪个更亮一样,没有结果。

这种争论随处可见,在茶馆里、在街头上、在集市中,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讨论这个话题。

燕王府学宫后来居上,总共从商贾手中筹集到的银两比稷下学宫甚至都还要更多,于是就有不少人看好燕王府学宫后来居上,成为大明的第一学府,觉得它更有前途,就像是一匹黑马,突然冲到了前面。

这些人认为燕王府学宫有燕王和皇孙联手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虽然老朱曾经金口直断说过未来大明的第一学府就是稷下学宫,可是毕竟眼下稷下学宫也还没有正式开办起来,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所以燕王府学宫并非是没有机会超越它,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就像是赛跑一样,还没有到终点,谁也不知道谁会赢。

这种不确定性让争论变得更加激烈,也让整个事件更加引人关注。

而看好稷下学宫的人自然也是更多一些,毕竟它的名气更大,就像是一棵大树,根深蒂固。这些人认为稷下学宫有朱煐这个传奇人物坐镇,又有皇上的支持,肯定能办得更好。

毕竟稷下学宫是第一个创办的,名声也更加响亮,具备先发优势,更容易吸引人才,这是它的长处,就像是先开的花,更容易吸引蜜蜂。

很多人都还记得朱煐当初创办稷下学宫时的盛况,那种万人空巷的场景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

夏日的蝉鸣声依旧不停地响起,一阵接着一阵,不绝于耳,吵得人有些心烦,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止。

这声音从早到晚,从不停歇,让人在炎热的天气里更加焦躁不安。

早晨的微风吹过大明的朱雀大街,带来一丝凉爽,让人感觉舒服了一些,仿佛能吹走所有的烦恼。

这风轻轻拂过脸庞,带走额头的汗珠,给人片刻的清凉。

平整的石板路上,行人来来往往,个个行色匆匆,为了生活而奔波,不敢停下脚步,就像是被什么追赶着一样。

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骑着马的官员,有步行的百姓,组成了一幅繁忙的都市画卷。

和后世一样,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想要在应天府这样的大明超一线城市里生活得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普通老百姓竭尽全力去努力活着,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一天都要拼尽全力,就像是在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

房租、粮价、柴米油盐,样样都需要精打细算。

大城市机会更多的同时,生活压力自然也更大,日常生活的成本也更高,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这里,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朝破产,命运起伏不定。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