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一无所知,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朱煐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表现得完全像个陌生人。
在这之后,朱煐展现出来的性格脾气,以及他拥有的能力和天赋,都远远超出了老朱之前的预料,让他又惊又喜,仿佛捡到了一个无价的宝贝。
老朱常常在私下里感叹,说这孩子虽然失去了记忆,但却变得更加出色了。
就在满朝文武大臣都还在讨论着大明未来的储君会是朱允炆还是朱允熥的时候,老朱心里面已经默默地确定了大明未来皇帝的人选,不再犹豫,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光明。
这个决定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默默地观察着,等待着合适的时机。
是的。储君就是朱煐,大明未来的皇帝就是朱煐,这一点老朱已经认定了,就像是铁板上钉钉一样,不会再改变。
虽然朱煐自己还不知道这个事实,但老朱已经在暗中为他铺路,为他扫清障碍。
而这次在暗地里推动宣传朱煐的事情,就是老朱在给朱煐提前制造声势,为他将来做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像是建造一座高楼,必须先打好地基一样。老朱知道,要想让朱煐顺利继位,就必须让他在民间建立起足够的威望。
........
应天府,京城,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要是没有他的默许,任何人都别想掀起任何的浪花。
没有任何小动作能够瞒得过老朱的耳目......
那些无所不在的锦衣卫,他们时刻监视着一切,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整个京城。每一个官员、每一个商贾、每一个百姓的言行举止,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至于第二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原因与朱煐本人的经历和表现密切相关,是他能够成为传奇人物的内在因素。
除了老朱在暗中的推动之外,朱煐的身世以及他进入朝廷之后的种种所作所为,本身就太具有话题性和传奇色彩了,让人忍不住想探究更多!就像是一本精彩的小说,让人忍不住一页一页地翻下去。
他的每一个举动都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他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他刚刚进入朝廷就直接和文武百官展开激烈的辩论,更是当面直接怼老朱,以至于刚入朝第一天就直接被打入了天牢,处境十分危险,差点就丢了性命,就像是走在悬崖边上一样。
这件事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不是疯了就是有什么天大的倚仗。
哦不,准确一点说应该是他还没有正式进入朝廷,毕竟那个时候朱煐刚刚参加殿试,还没有被授予官职,只是一个考生而已,却已经掀起了如此大的波澜。
一个还没有官职的考生敢在殿试上当面顶撞皇帝,这在大明开国以来还是头一遭。
再就是朱煐的成长经历,他出身于社会底层,完全靠着自学才能达到如今的成就,被封为侯爵,二十岁不到的年纪却做出了这样让人惊叹的成绩,让所有知道他的人都为之咂舌,感到不可思议,觉得这简直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就像是一个奇迹一样。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这种跨越太大了,让人难以置信。
而第三个原因,也就是朱煐本身在民间百姓心中的地位了,这一点也不容忽视,就像是隐藏在深处的暗流,虽然看不见,却有着巨大的力量。
这种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朱煐本人或许在民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位,可是他的作品有啊,而且地位很高,深受百姓喜爱,就像是那些流传千古的名著一样,被人们口口相传。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
他小时候写下的三国演义在说书人的口中可是养家糊口的宝贝家伙事儿,而写出三国演义的朱煐,说书人简直要把他供起来,日日上香那都不算过分的事情,对他十分敬重,就像是对待祖师爷一样。
每个说书人在开讲前都要先拜一拜朱煐的画像,祈求今天能有个好收成。
综合以上这几个原因之下,朱煐在民间的声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非常高,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耀眼夺目。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提到朱煐都会竖起大拇指。
一个本身就充满传奇性的人物再度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