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春风得意的朱老四(5 / 7)

眼神都变得严肃了些。

朱允炆当即开口道:“娘,今日孩儿先了四叔一步入宫见了皇爷爷,这....这会不会不太好?”

朱允炆的担忧其实就是今天黄子澄和齐泰在朱棣处得知了燕王府学宫日入五十万两的消息之后马不停蹄入宫给朱允炆通风报信,而朱允炆则是立刻去见了老朱将这个消息直接告知,并未和朱棣一同前往,算是抢了先。

而这样一来产生的效果就是原本朱棣准备给老朱的惊喜变成了只是给朱允炆充当了佐证,朱棣的功劳被削弱了,风头被抢了,像是明珠蒙上了灰尘,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连本该属于他的赞赏都少了几分。

倘若是朱棣先到,那配合着那一箱箱装满金银的沉甸甸的箱子,朱棣将在老朱面前大大露一波脸,收获更多的赞赏和肯定,得到更大的好处,像是锦上添花,更加耀眼夺目,连说话的分量都会重上许多。

可现在,露脸的成了朱允炆,朱棣反倒成了陪衬,只是走了个过场,像是红花旁的绿叶,不起眼了,功劳也被分去了一大半,连进宫时的脚步都不如预期那般轻快。

吕氏听了朱允炆的话眉头微蹙,沉思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光滑的边缘,感受着瓷器的温润,那细腻的触感仿佛能帮助她思考,连茶水的温度都渐渐凉了下去。

片刻后才开口摇了摇头:“此事暂且不用去管,你四叔不是个不知轻重的,他懂得分寸,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里有杆秤,衡量得清楚利弊得失,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撕破脸皮。”

“再者说,他不也未曾想知会你么?既然如此,那就是各凭手段,扯平了而已,算不得什么亏欠,你不必放在心上,不要多想,徒增烦恼,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和判断,反而坏了大事。”

朱允炆想了想后点了点头,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心里踏实了些,像一块石头落了地,不再悬着,堵着的感觉也消散了,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事实也确实如此,情况就是这样,谁也没占谁太大的便宜,像是天平的两端,基本保持住了平衡,谁也不好说什么,连外人评理都难分对错。

朱棣也没有想入宫知会朱允炆,他原本料想着告诉黄子澄和齐泰,免得落人话柄,显得自己独吞功劳,但黄子澄和齐泰是外臣,这已经入夜,想来禀报此事也该是明天的事了,到时候他都已经向老朱将这五十万两的喜讯给汇报完了,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想改也改不了了。

只是朱棣没有想到,黄子澄和齐泰的反应会这般迅速,在得知了消息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入宫找了朱允炆,而且让朱允炆直接去找了老朱,以至于朱棣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计划被打乱了,算盘落空了,像是煮熟的鸭子突然飞了,空欢喜一场,还为人作了嫁衣,连准备好的说辞都没能完全派上用场。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允炆,记住这句话,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这么做的,像汉高祖、唐太宗,都是如此,方能成就大业,留名青史。”

“明天你四叔无论提不提这事,你都不能因为此事落入半点下风,虽说现在你和你四叔是在合作,可这合作也分个主次,不能弱了东宫的名头和气势,这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威严和地位,像龙之逆鳞,触之必怒,连半点退让都不能有。”

“你四叔心里是有底的,他不会逼迫你太狠。好好和你四叔学,你就当成个历练,他可是只老狐狸,身上值得你学的东西多着呢,你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多长些见识,像海绵吸水,越多越好,总有用到的时候,连最不起眼的经验都可能在某一天帮上大忙。”

吕氏叮嘱道,语重心长,目光中充满了期望和殷切的嘱托,像是望着未来的参天大树,期盼它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能为自己遮风挡雨。

朱允炆点了点头,将母亲的话牢牢牢记在心,反复咀嚼着其中的深意,像是品味一道佳肴,细细体会,不敢遗漏半分,连每个字的轻重都掂量清楚。

四叔朱棣,他始终看不透,要不是身后有母后,有黄师傅,有齐先生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哪怕是和四叔合作,朱允炆的心里头都没有底,总是感到不安,忐忑不已,像走在悬崖边上,一步踏错就会跌落万丈深渊,连尸骨都难寻。

若是自己没有点实实在在的能耐和本事,贸然与其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吃亏,像羊入虎口,有去无回,被吞得骨头都不剩,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

.....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中国古代名人传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如何拯救德意志 农民将军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