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春风得意的朱老四(3 / 7)

起来的燕王府学宫的成果给实实在在地震惊到了,这让他感到无比自豪!

他的胸膛都不自觉地挺了起来,腰杆笔直,像是能撑起一片天空,充满了力量,连肩膀都显得宽厚了些。

不过朱允炆却不知道,相较于震惊于燕王府学宫的收获,老朱更惊叹于朱煐所提出的这天马行空的敛财想法,这一点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被眼前的成功和喜悦蒙蔽了双眼,像是隔了一层纱,看不真切,也想不明白,只当是自己本事了得。

一个让商贾全然不反感,让他们心甘情愿、争先恐后掏钱的法子,而这个法子,居然还能二次使用,且效果这般好,这简直不可思议!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如同神迹,连朝中最善理财的臣子都想不出这样的妙计。

当然,这些朱允炆注定是不知道的了,他完全被表面的成功蒙蔽了双眼,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像是喝醉了醇厚的美酒,晕晕乎乎的,不愿醒来,连脚步都有些发飘。

朱允炆只以为是老朱被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给震到了,这个认知让他倍感骄傲,觉得自己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认可,像是跋涉了千里终于找到了绿洲,看到了希望的泉水,甘甜无比,连喉咙都因为激动而有些发紧。

......

东宫里摇曳的烛火正如此刻朱允炆母子的心情,跳动着喜悦的光芒,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光影在墙壁上舞动,变幻不定,勾勒出奇特的形状,像是一只只跃动的金蝶。

晚风透过微微敞开的窗户不断吹进东宫,让烛火随之摇曳不定,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变幻不定,让人眼花缭乱,仿佛预示着未来的莫测,连窗纸都被吹得轻轻作响。

月光洒落在东宫光洁的地面上,像铺了一层会发光的薄霜,洁白而明亮,脚踩上去仿佛都会留下淡淡的痕迹,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未知的前方,连桌角的阴影都被拉得很长。

这月色下却并不完全静谧,夏日总归是喧嚣的,蝉鸣蛙叫声不绝于耳,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打破了宫中的沉寂,声音此起彼伏,高低错落,仿佛在合奏一曲夏夜乐章,连池塘里的鱼儿都时不时跃出水面,发出轻微的泼剌声。

足足过了好一阵之后,朱允炆和吕氏才稍稍平复了一些心情,从激动难耐的情绪中缓过神来,呼吸也逐渐平稳,不再那么急促,恢复了往常的节奏,只是眼底的喜色依旧难以完全掩去,像星子藏在云后,偶尔还会闪烁。

冷静下来之后的朱允炆看向了吕氏,眼神中带着询问,充满了期待,像是雏鸟望着母鸟,等待着喂食,也等待着指引,连身体都不自觉地向前倾了些。

“娘,接下来孩儿该如何行事?”

说到底如今的朱允炆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还没有太多自己的主见,需要母亲的指导和谋划,依赖着母亲的智慧和经验,像藤蔓依附着大树,离不开,也舍不得离开,总觉得母亲的判断才是最稳妥的。

或者说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心里头发虚,没底,总是担心会出错,所以相较于实施自己心中的想法,朱允炆更倾向于问吕氏,寻求她的意见,听从她的安排,这样才觉得稳妥,不会出什么岔子,免得坏了大事。

吕氏微微蹙起眉头,颔首沉思,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手指轻轻敲打着光滑的桌面,发出有节奏的、清脆的轻响,像是在打着某种神秘的拍子,配合着她飞速运转的思绪,连眉心都皱起了一个浅浅的川字。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强迫自己彻底冷静下来思考,不能让眼前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必须要保持清醒和理智,像一潭深水,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涌动,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深远。

近来所发生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不断浮现在吕氏的脑海里,像走马灯一样飞快地闪过,一幕接一幕,纷繁复杂,让人应接不暇,需要细细梳理,像理清一团乱麻,找出最关键的那根线头。

她在努力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分析,试图找出最好的应对之策,为儿子的未来谋划,铺平道路,扫清可能存在的障碍,每一步都得走得稳妥,像在薄冰上行走,需得万分小心。

作为太子妃多年,久居深宫,吕氏自然不是一个无脑的人,相反,她虽是女流,可要说心思和脑子,绝对不会弱于任何朝堂上的大臣,她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能看透人心,明察秋毫,洞悉局势,连老朱有时都会采纳她的建议。

历史上朱允炆能够在老朱去世之后顺利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古人看我玩原神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