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的看法,也是很多人购物时的心理,都愿意相信贵的就是好的。这个心理很难改变。
人的思维惯性是很可怕的!
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就很难改变,会一直保持着这种看法,不管事实到底如何,都会坚持原来的想法。这种心理在商界尤其明显。
价格低,数量又多,那就容易让人觉得低端,上不了台面,不够档次,拿出去没面子,会被人看不起。
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明白这个心理。
价格高,数量又少,那才显得高端,有身份有地位,拿出去有面子,别人都会高看一眼,觉得你了不起。
这种心理在富贵圈子里尤其明显。
哪怕产品本身的质量差距不大,但给人的印象就是天差地别。而这多出来的溢价,其实就是品牌的溢价,是身份象征的价值,不是实物本身的价值,大家愿意为这个多花钱,觉得值。
这个道理在座的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别说后世了,就是眼下的大明商界,生意场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大家都见过很多,心里都清楚,知道这是普遍现象,不是什么新鲜事。
有人开始举自己经历的例子来佐证这个观点。
在场的都是一辈子做生意的人,立刻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觉得陈钰说得在理,确实是这么回事,一点没错。
房间里的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大家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
房间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消化刚才的讨论,各自想着心事,没有人出声打扰,都在默默思考。
只有烛火跳动的声音和偶尔的咳嗽声打破寂静。
而在短暂的寂静之后,气氛瞬间就像开水沸腾了一样,大家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各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声音渐渐大了起来,讨论得十分热烈,各抒己见。
有人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有人认真倾听,有人频频点头。
又过了一阵子,议论声才渐渐小了下去,大家的目光又重新集中到了陈钰身上,等着他继续往下说,想听听他还有什么高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所有人都期待地看着他。
胡老三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脑子里在快速思考。
他结合陈钰的话,心里也在反复权衡、比较,仔细思考着其中的利弊,计算着得失,想着这对他们的生意会有什么影响,该怎么应对........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就在大家刚松了一口气,觉得形势没那么糟糕的时候,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觉得陈钰的分析很有道理,情况没那么严重。
忽然,一名商贾开口了,声音有些沉重。
这位商贾在大家刚才兴奋议论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皱着眉头默默思量,似乎在思考什么重要的问题,没有参与讨论,显得心事重重,忧心忡忡。
他的表情很严肃,像是想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
他是做皮草生意的,大家都叫他杨老板,在北方很有名气,生意做得很大,路子很广。他的皮货远销海外,连蒙古贵族都穿他家的皮草。
杨巡忽然站起身,看向陈钰,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显得很郑重,像是要说什么重要的事情,有话要讲:“陈老板,我有个疑惑,还想请陈老板解惑,希望你能为我解答,说说你的看法,帮我解开这个心结,让我明白。”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忧虑。
陈钰赶忙起身,态度恭敬,表示对杨巡的尊重,不敢有丝毫怠慢,毕竟杨巡是商界前辈,资历比他老得多。
“杨老板请讲,陈某一定尽力解答。”他微微躬身,态度诚恳。
杨巡在商界的资历可比他深得多,而且家底也更厚实,是商界的前辈,说话很有分量,大家都敬他三分,要给他面子。
他经营皮草生意三十多年,在商界德高望重。
如果说陈钰是后起之秀,那杨巡就是真正的商界大佬级人物,也是在财力上真正能压胡老三一头的人之一,在商界很有影响力,不是普通商贾能比的,他的话大家都得认真听,不能怠慢。
他的一句话,往往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动向。
“陈老板言重了,但讲无妨,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尽我所能为您解答,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