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惊呆老朱一万年!(3 / 7)

p>

毕竟要说锻炼一个人的能力的话,只有在实际处理事务的过程中、在真刀真枪的磨砺中锻炼一个人,成长的速度才能达到最快,效果也最好。这是朱元璋多年来的经验之谈,他深信不疑。

通过别人口头教导、纸上谈兵很难真正教会一个人,可是通过具体事情来教导人,让他亲身经历,那真是一教就能会,印象也深刻。实践出真知,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只有吃过一次亏,才能增长一次智慧,下次才不会再犯。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却非常实用。

至于处理事情犯错所导致的后果,在朱元璋看来,那都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的,至少还有他这个老皇帝在后面兜底处理,出不了大乱子。他有这个把握,也有这个能力。

早点犯一些小错误,受一些小挫折,总比以后酿成巨大灾祸、无法收拾要好得多。

这是长远考虑,是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

只是这些想法,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只是朱元璋单方面的打算罢了。

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充满了变数。

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朱元璋越来越不敢、也越来越不愿意和朱煐坦白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他担心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故,打破目前的平衡。

按照朱煐的那种执拗脾气,他是真的不会把区区一个皇帝的位置放在眼里的,这要是真的坦白身份了,朱煐甩甩手不干了,直接撂挑子,朱元璋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干瞪眼。这个担忧很现实,也一直困扰着朱元璋。

........

御书房里面。

四周的空气里缭绕着袅袅升起的、细细的青色烟雾,缓缓飘散。

这是特制的香薰点燃之后散发出来的好闻香味,淡淡的,能够帮助朱元璋在长时间批阅奏章的时候保持心情平静,气息稳定,缓解疲劳。

这香味很清淡,不刺鼻,若有若无。

朱元璋坐在那张宽大的、雕刻着龙纹的书案后面,身影显得有些疲惫。

他的面前是堆积得像小山一样高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几乎要把他淹没。

这些奏章来自大明王朝的各个角落,报告着各种各样的事情,都需要他亲自批阅处理,做出决断。

工作量很大,仿佛永远也处理不完。

自从胡惟庸案件发生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这个延续已久的职位,原来丞相需要处理的那些繁重工作自然全都落在了朱元璋一个人的身上。

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为了集中皇权。

不过朱元璋是个对工作极度狂热的人,他对于这种情况倒是乐在其中,从不觉得疲倦,反而感到充实。

他享受这种大权在握、事事亲力亲为的忙碌。

朱允炆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神情,脚步轻快地走到朱元璋的面前,在书案前站定。

他的脚步很轻快,透着喜悦。

“怎么了允炆?这大半夜的,不在自己宫里休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朱允炆不同寻常的、带着喜色的表现,他的眉头微微向上挑动了一下,露出些许询问的神色。

他放下手中那支蘸满了朱砂的笔。

原本朱元璋整天都是心情沉闷不太开心的,每次看到朱允炆心里头都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沉,感到一种压力。这是以往的感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朱标去世之后,留下的两个适合继承皇储位置的孙子只有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个人,选择的范围很有限,让人无奈。

朱允熥的性格实在是太过懦弱,遇事没有主见,完全没有能力继承皇储的位置,担不起重任。

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朱允炆虽然远远强过朱允熥,看起来更像样一些,可是朱元璋见识过无数的人,阅历丰富,他很清楚很明白朱允炆的能力算不上出色,只是中庸之资。

这个评价很客观,也带着一丝遗憾。

虽然说比朱允熥要强很多吧,可是要说把整个大明王朝交到朱允炆的手上,朱元璋心里依然充满了担忧和不安,觉得不踏实。

这个担忧一直存在,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上。

可是除了朱允炆之外,也就只剩下一个朱允熥了........再没有别的、更合适的人选了。

老朱没有选择。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农民将军 古人看我玩原神 如何拯救德意志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