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使他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退缩啊!
他的品性就是如此坚定,如同磐石。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朱元璋不敢与他相认,甚至不敢将两人之间的真实关系有任何一点泄露出去,生怕走漏风声。这个秘密必须严守,不能有丝毫差错。
于是这个消息就被严格封锁在朱元璋和蒋瓛之间,成了他们两个人共同保守的、绝不能外传的秘密。
没有第三个人知晓内情。
朱元璋打算等待合适的时机成熟之后,找一个让朱煐没有办法拒绝的、恰到好处的机会再公开两人之间的身份关系。
他在耐心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像猎人等待猎物。
正因为朱元璋和蒋瓛之间拥有这个共同的、沉重的秘密,所以关于朱煐的事情朱元璋经常会和蒋瓛提起,商量对策,朱元璋也只有和蒋瓛才能说起这些心底话。
这是一种特殊的信任,超越了寻常的君臣关系。
而且朱元璋早就已经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自己内心的想法,那就是有意让朱煐成为大明未来的继承人,接手这偌大的江山。
这个决定很坚定,似乎从未动摇。
蒋瓛,将来也会被安排留给朱煐使用,辅佐他治理天下。
这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几乎成了定局。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蒋瓛已经可以算是半个朱煐身边的人了,他的立场很明确,就是站在朱煐这一边。
那么朱允炆又是谁呢?
他是表面上唯二有资格继承皇储位置的朱元璋的大孙子之一,身份同样尊贵。
他的身份也很特殊,引人注目。
一个是朱允炆,另一个是他的兄弟朱允熥。
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
而将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朱允炆成为大明未来皇储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朱允熥,这是朝野上下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也是默认的看法。
他是朱元璋的皇长孙,年纪居长。
这个身份给了他很大的优势,符合立长的传统。
至于朱煐。
在所有外人看来,他早在十年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不在人世。
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没有任何疑问。
只有蒋瓛知道朱元璋内心真正的打算和那份深藏的期盼。
这个秘密很重大,关系着未来的国本。
不过虽然朱元璋已经明确表示要将皇储的位置交给朱煐,要让朱煐成为大明未来的皇帝,可朱允炆毕竟也是这个皇储位置的有力竞争者之一,拥有自己的支持者。
他的存在不容忽视,是一个潜在的变数。
作为半个已经是朱煐的人的蒋瓛,在面对自己未来小老板的潜在威胁者的时候,自然要尽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多看多听。
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为自己将来打算。
所以蒋瓛才没有主动离开御书房,而是留了下来。他选择留在这里,静观其变。
他就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像个木头人,除非朱元璋亲自开口点名让他离开,否则他已经下定决心即使冒点风险、惹得皇帝不悦也要了解朱允炆来找朱元璋具体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话,也好根据情况给自己的半个小老板悄悄地传递消息,让他有所准备........
蒋瓛的打算很明确,他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
........
蒋瓛心里面的那些小算盘、那些弯弯绕绕,朱允炆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也完全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他完全没有察觉到蒋瓛留在室内的异常举动,或者说,他注意到了,但并未深思。
至于朱元璋,他也完全没有在意蒋瓛的举动,似乎觉得他留在那里是理所应当的。
他习惯了蒋瓛的存在,如同习惯了自己影子的跟随。
而且就算朱元璋知道了蒋瓛内心的想法也不会把它当回事,不会因此责怪他,因为他确实是打从心底里想要让朱煐来接手大明王朝,这个决心很坚定,不会因为旁枝末节而改变。
就凭目前朱煐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能力,那份聪慧和果决来说,朱元璋恨不得现在就让朱煐接管大明,然后他自己发挥一些剩余的热量,给朱煐查漏补缺,帮忙处理一些遗留问题,扶上马送一程。
他对朱煐的能力很认可,无比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