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都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不必放在心上,徒增烦恼罢了,无需过多理会,免得乱了心神。
没想到这今天还能收获到这般惊喜!真是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运气好得不得了,老天爷都在帮自己,顺风顺水,心想事成,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刚昨天把朱棣和朱允炆拒之门外,想着的就是将二人得罪,成为仇敌,如此的话,万一在如今洪武朝老朱手下没有死成,没有完成任务,等朱允炆登基,自己直接就能在朱允炆手下完成天命任务,顺利回归,皆大欢喜,各得其所,两全其美,再好不过。
即便是在朱允炆手下没有完成,这不还有朱棣当后手的么?他靖难之后一样是皇帝,手里握着生杀大权,到时候找他求死还不容易?随便犯点事就够了,简直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容易得很。
这连续多重保险最是安全不过,总有一款适合自己,想死还怕不容易?简直是万无一失的打算,稳妥得很,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可以放宽心等待结果,不必再焦虑。
先前朱棣和朱允炆对自己的态度就很不对,透着古怪,让他心里有些不安,总觉得哪里出了问题,和他预想的不太一样,打乱了他的计划,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不得不调整策略。
虽然在朱棣半个多月前刚入京的时候自己找了个机会,以他当街纵马之名逼着应天府府衙依大明律将其送入了应天府府衙大牢,关了他几天,让他吃了点苦头,丢了面子,结下了仇怨。
也算是得罪了朱棣,结下了梁子,按理说他该记恨自己,找机会报复回来才是正理,这才符合常情,符合朱棣睚眦必报的性子,有仇必报,绝不会善罢甘休。
可朱棣后面的反应却出乎了预料,让人摸不着头脑,完全看不懂他的路数,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让人心里没底,捉摸不透,觉得事情有些脱离掌控。
他想的居然是化干戈为玉帛,想要拉拢自己?还派人送来礼物示好,言语间颇为客气,这太反常了,根本不像他的为人,完全不符合他的人设,让人难以置信,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这对吗?
这不对!完全不符合朱棣那睚眦必报的性格,他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这点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后世评价也是如此,绝不会轻易放过得罪他的人,必定会找机会报复,不死不休。
还有朱允炆。
原本针对自己针对的好好的,处处给自己使绊子,恨不得把自己踩到泥里去。忽然就开始拉拢自己了,态度转变之大让人措手不及,前后判若两人,简直像换了个人,让人难以置信,怀疑他是不是另有图谋,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得不防。
甚至连原本在朝堂上针对自己的文官集团都开始对自己好声好气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步步紧逼,反而客气了不少,见面都带着笑,说话也和软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变了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透着古怪。
文官集团的背后是朱允炆,朱允炆的态度变化自然也就反应在了文官集团官员们的行动中,这点毋庸置疑,他们向来是看朱允炆脸色行事的,不敢违逆,唯他马首是瞻,看他的眼色行事,不敢自作主张。
这对吗?
这同样不对劲。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突然转变态度,背后肯定有更大的图谋,更深的算计,不得不防,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糊里糊涂就着了道,那才冤枉。
正是意识到两人的异常反应,事情的发展偏离了预期的轨道,朝着不可控的方向滑去,让他产生了危机感,觉得必须做点什么扭转局面,将事情拉回正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不能任由其发展。
所以朱煐才在昨日他的封侯庆功宴上将上门拜访的朱棣和上门道歉的朱允炆直接拒之门外,一点情面也没留,让他们吃了个闭门羹,当众丢了脸面,下不来台,结结实实地得罪了个彻底,再无转圜余地,把事情做绝。
没错,他就是故意让两人颜面扫地!把事情做绝!把仇怨结得更深!这样他们才会恨自己入骨,才会想办法弄死自己,自己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回归现代,享受长生,达成所愿,结束这漫长的穿越之旅。
没想到这效果出乎预料的好,立竿见影,第二天就看到了回报,效率高得惊人,让他喜出望外,觉得这一步棋真是走对了,正中靶心,效果显著。
朱棣不愧是日后的永乐大帝,敢奉天靖难的主,这第二天就给了自己这么一个惊喜!反应如此迅速且激烈!果然没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