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樉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后背有些发凉,甚至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心里头哇凉哇凉的,像是突然掉进了冰窟窿,寒意从脚底直窜上来,瞬间传遍了全身,让他透体生寒。
让自己主持大局,和朱棣以及朱允炆联手的组合打擂台?
这....这担子未免也太重了些!简直像一座山压了下来,让他有些喘不过气,胸口发闷,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仿佛下一刻就要窒息,压力大得惊人。
朱樉虽然嘴硬,但他心里头也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几斤几两他还是清楚的,这事儿明显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不是他擅长的,甚至可以说是他的短板,是他的弱项,他根本玩不转。
要说这行军打仗冲锋陷阵,那他也不怵朱棣,甚至可能还略胜一筹,有些独到的见解,可要说这建设学宫,操持文事,招揽士子....两个自己绑在一起那也不是朱棣的对手啊.....
对于这点朱樉他心知肚明,朱棣在那方面确实比他强,而且强不少,他拍马也赶不上,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可作为男人,这话都已经放出去了,还是在中兴侯和这么多人的面前,收是收不回来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哪有收回的道理,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打落牙齿和血吞,自己受着。
更何况日后自己还要当大明贤王呢,若是就这么退缩了,岂不是让人笑话?颜面何存?以后还怎么在兄弟们面前抬头?怕是永远都抬不起头了,成为一辈子的笑柄,再也直不起腰来,永远矮人一头,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朱樉一时之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他也顾不上擦,只觉得喉咙发干,想喝水又觉得不合时宜,只能强忍着。
朱煐笑呵呵地看着朱樉,似乎没察觉到他脸上的为难神色,依旧是一副轻松自在的模样,甚至还悠闲地给自己又斟了一杯酒,小口地品着,仿佛在品尝什么琼浆玉液,惬意得很,全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作为穿越者,他又怎么会不明白朱棣的含金量?那可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后世评价极高,是了不得的帝王,文治武功都极为出色,少有人能及,是真正的人杰。
朱棣是谁?
是大明燕王,是后世的永乐大帝,开创了大明永乐盛世的一代雄主,功绩彪炳史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声名远播,千古流传,是真正的人中龙凤,非同一般。
他的能力毋庸置疑,文韬武略皆是上上之选,是朱元璋众多儿子里最出类拔萃的几个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像朱元璋的一个,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都深得其父真传,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朱樉虽然也不是庸人,有着惊艳的军事才华,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能打能拼,立下过不少战功,可那仅仅是在军事上,在打仗上!别的方面就差得远了,尤其是治理和经营,简直是一窍不通,只会帮倒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堪大用。
要说让朱樉操盘稷下学宫和朱棣打擂台,那绝对是没得比,胜负几乎一目了然,朱樉几乎没有胜算,能维持个不胜不败就算超常发挥了,算是烧高香了,祖坟冒青烟了,概率小得可怜,几乎不可能。
朱煐心里清楚这一点,但他有着自己的打算和考量,或者说,他巴不得如此,局面越糟对他越有利,正合他的心意,求之不得,恨不得立刻就看到失败的结果,好让他顺利脱身。
稷下学宫能不能建成?他心里并不在乎。
建成后又能不能办好?他也觉得无关紧要。
会不会被燕王府学宫比下去?名声会不会受损?这些他统统不关心。
这和我朱煐又有什么关系?他反复问自己。
朱煐根本不在乎这些。学宫好坏,与我何干?不过是个工具罢了,用完即弃,何必放在心上,徒增烦恼,坏了心情。
咱的目标无非就是完成天命任务,达成连续九世穿越‘为家国天下被君主所杀’的任务即可穿越回现代,长生不死,享受逍遥自在,那才是真正的快活,比什么都强,什么权势富贵都是虚的,过眼云烟而已,不值得留恋。
八世任务都已经完成,经历了无数艰险,看遍了世间百态,现在穿越大明是最后一世,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绝不能出任何差错,必须小心谨慎,确保万无一失,顺利回归,不能前功尽弃。
完成任务才是自己的重中之重!是头等大事!至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