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也有一丝忧虑。
蒋瓛微微蹙眉,仔细品味着老朱的话,还是不太明白老朱话里话外想表达的是什么真实意图,这云山雾罩的话让他摸不着头脑。
伴君如伴虎,蒋瓛在老朱身边这么多年,对应对这样的情况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沉默。
一般而言,在你不知道老朱的话里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非到必要不要开口,不要胡乱猜测,就是最好的选择。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果然,老朱继续自顾自地说道,思路似乎越来越清晰,仿佛在梳理着自己的想法。
“本事强固然好,可毕竟咱大孙还年轻啊。”
老朱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那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许。
“他儿时就流落在外,更是得了失魂症,过往之事都记不得,吃了不少苦头,比不得在宫中长大的孩子。”
“靠着自己的本事通过殿试考入了朝中,如今天底下知道咱大孙真正身份的也就只有咱和你,他并无倚仗,全凭自己打拼,这份心性和能力,咱是认可的。”
“咱想历练英儿,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能担得起更大的担子。可要是咱出手当了这磨刀石,那岂不是让咱当恶人了?万一日后坦白身份的时候,他心中对咱有怨气,不认咱了,那可怎么办?”
老朱说出了他最深层的顾虑之一,这也是他迟迟没有与朱煐相认的原因之一。
“可不历练吧,虽然英儿的能力强,但毕竟还年轻,经验或有不足,咱总归是有些放心不下。这江山社稷,未来终究是要交到可靠的人手里的。”
“咱就想趁着咱还在,咱还能帮衬着照看朝堂几年,给咱大孙好好培养培养,打磨打磨,让他成为一块真正的美玉。”
“但蒋瓛你也该明白,这不吃苦头是练不出真东西的。得让他有压力,他得有对手!需要磨刀石来磨砺他的锋芒!玉不琢,不成器啊!”
“咱之前还有些犯愁呢,这小子能力太强,进步太快,这合适的对手可不好找。一般的宵小之辈,根本不够他看的。”
“现在来看,老四挺合适啊!”
老朱越说,眼前越是明亮,仿佛解决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脸上甚至露出一丝笑意。
他的心里也盘算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越想越觉得巧妙,简直是为朱煐量身定做的历练方案。
老朱越想越是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几乎是为朱煐量身定做的历练机会,可以充分考验他的能力和心性。
朱棣的本事是几个儿子里面除了已故的太子朱标之外最强的,文韬武略,皆有建树,在藩王中也是佼佼者。
朱允炆在朝中得到了满朝文臣的支持,代表着庞大的传统势力,根基深厚。
这两个要是结合在一起,一个有权谋声望,一个有实际能力和部分势力,怎么着也该能给咱大孙起到磨刀石的作用了吧?
正好可以考验朱煐应对复杂局面和强大对手的能力,看看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老朱的心里头暗暗思衬着,甚至开始期待起这场“较量”来,想看看自己的大孙如何破局。
.....
蒋瓛听完老朱的嘟囔,也基本清楚了老朱心里头的想法和全盘打算,原来陛下打的是这个主意!
这是要借燕王和允炆殿下来磨砺中兴侯啊!
这份深意,若非亲耳听闻,实在难以想象。
想通此节,蒋瓛心中凛然,对老朱的深谋远虑更是佩服,同时也为朱煐感到一丝庆幸,能被陛下如此看重和培养,固然辛苦,却也意味着无限的未来。
老朱看向蒋瓛,再次问道:“蒋瓛,你觉得呢?”
这次,他的语气轻松了不少,似乎已经胸有成竹。
“陛下英明,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历练中兴侯,又可借此观察各方反应,一举多得。”
蒋瓛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直接表示了赞同,这次是真心实意。
他明白,老朱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只需要遵从即可。
事实上很多时候,别人问你怎么看,其实并非是真的想要听取你的看法和意见,而是他本来就已经想好了主意,希望得到你的认可和附和,确认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老朱此时便是这种情况,他需要的不是一个谋士的建议,而是一个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