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窗外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御书房门口的金砖,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刺得人眼睛发花。
蝉鸣声时不时地响起,更添了几分夏日的沉闷和焦躁,让人心绪难宁.....
.......
风吹过,带动窗外的草木随风舞动,投下摇曳的阴影,光与影在书房内交错。
御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老朱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和彼此轻微的呼吸声,气氛显得有些凝滞。
足足过了好半晌,老朱才停止敲击,看向垂手侍立的蒋瓛,打破了沉默。
“蒋瓛,你怎么看?”
老朱突然问道,声音平淡,却带着一丝考校的意味,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老朱这么一问,顿时就给蒋瓛吓了个不轻,后背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浸湿了内里的飞鱼服。
天威难测,他不得不小心。
我怎么看?
这我能怎么看?
蒋瓛虽然有心偏向朱煐,想为他说几句话,可这其中,两个是老朱的孙子,还涉及到好几个王爷,还有整个朝廷的文官集团,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旦某句话说不好,表错了态,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这由不得他不谨慎。
蒋瓛想开口却又不敢开口,嘴唇嗫嚅了几下,额角也见了汗,显得十分为难。
“咱让你说,咱恕你无罪!”老朱看出了他的顾虑,加重语气说道,给出了承诺。
老朱说出这话之后,蒋瓛心里稍安,但依旧犹豫了一会儿,在心里飞快地权衡着措辞,思考着如何既能表达立场又不至于引火烧身。
过了好一会儿,蒋瓛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字斟句酌:“陛下,燕王殿下和允炆殿下此番联手,意在针对中兴侯,其势不小。要不要.....臣去知会中兴侯一声,让他也好有所防备?”
他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切入点。
蒋瓛说的这话很讲究,可谓是用心良苦,既表达了关切,又没有越界。
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评价朱棣和朱允炆的行为对错,但同时又通过询问是否要通知朱煐,隐隐表明了自己关注和倾向的立场,希望朱煐能有所准备。
同时,他又默默地将朱棣和朱允炆一同密谋的事情定性为“针对”朱煐,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倾向性的描述,点明了事情的性质。
蒋瓛的这话也是一种试探,试探老朱对朱棣、朱允炆此举的容忍底线,想看看皇帝到底作何想。
而试探,也是要承担风险的,伴君如伴虎,一句话说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说出这话之后的蒋瓛十分紧张地看着老朱,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等待着天子的反应,如同等待宣判。
.....
老朱眯着眼睛,让人看不清他眼中的神色,那深邃的眼眸如同古井,难以窥测。
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照在老朱的脸上,明暗交错,将他脸上的皱纹勾勒得更加深刻,也增添了几分威严。
他没有直接回答蒋瓛的问题,仿佛没有听到一般,陷入了自己的思忖之中。
老朱的心中在盘算着,快速地权衡着利弊得失,思考着如何将这件事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借此机会达成自己的目的。
思考了片刻之后,老朱才抬起头,目光重新变得清明,看向依旧紧张的蒋瓛,似乎已经有了决断。
“你说...咱大孙的本事如何?”
老朱突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跳跃的思维让蒋瓛有些跟不上。
蒋瓛一愣,被这跳跃的问题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老朱这言语中的深意何在,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不过这不影响他回答,而且这个问题相对安全,不至于触及敏感领域。
“陛下,中兴侯的本事自然是有目共睹的,文能安邦,兼有理财之能,心思机敏,手段非凡,臣这么多年就没有看到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中兴侯的本事的。”
蒋瓛这番话倒是发自内心,他对朱煐的能力确实佩服。
老朱点了点头,对蒋瓛的评价表示认可,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咱大孙的本事确实是厉害,而且有些太强了,朝野上下,能与他比肩的,几乎没有。”
老朱喃喃道,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蒋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