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却告诉他,这个前提,根本就是错的。
他不是在争取一个位置。
他只是在向所有人证明,他配得上这个本就属于他的位置!
“既然如此........”
黄子澄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拨云见日后的景象。
“那陛下的考验,也只是为了看看殿下的能力。”
他环视众人,看到他们脸上的神情从震惊转为思索,最后化为恍然。
“如此而言,那我们为什么要纠结于如何收服中兴侯呢?”
这个问题,问得齐泰和朱允炆都是一愣。
是啊,为什么?
这些日子,他们所有的心力,所有的谋划,都围绕着那个桀骜不驯的朱煐。
他们想了无数种方法,威逼、利诱、怀柔........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那个少年侯爵,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让他们束手无策,也让朱允炆的自信心备受打击。
“以中兴侯的脾气性子,他连陛下的账都不买,又岂会轻易对殿下您俯首称臣?”
黄子澄的语气越来越自信,仿佛已经洞悉了一切。
“我们越是想收服他,姿态放得越低,在他眼中,或许就越是可笑。”
“这种人,是喂不熟的狼。”
“但同样的,他也是最纯粹的刀。”
“只要日后殿下登临大宝,君临天下,他这把刀,自然也就会为您所用,支持殿下。因为他忠于的,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大明的江山社稷,是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这一番剖析,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朱允炆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一直以来压在心头的那座大山,似乎在瞬间崩塌了。
“殿下如今要做的,不是去讨好一条狼,更不是去琢磨怎么把石头焐热。”
黄子澄的目光最终落在朱允炆身上,那眼神中充满了殷切的期许。
“您要做的,是如何在陛。”
能力........
朱允炆喃喃自语。
他一直以为,怀柔、仁德,就是他要向皇爷爷展示的能力。
可现在看来,或许皇爷爷想看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能力该如何凸显?”
黄子澄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主动抛出了答案。
“陛下想看的,是储君的决断,是未来君主的威严。”
“一味的仁德,那是佛陀,不是帝王。”
“臣以为,那个不识时务,屡屡与中兴侯为难的朱御史,就是一个很好的磨刀石。”
“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黄子澄的笑容里,带着几分深不见底的寒意。
那笑容,让暖阁内的温度都仿佛下降了几分。
........
轰!
黄子澄一番话,落入齐泰、朱允炆和吕氏的耳中,不亚于平地惊雷!
这番话犹如一道横贯天际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们心中所有的迷雾与困惑。
是啊!
是这个道理啊!
一直以来,他们都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他们将“收服朱煐”当成了最终目的,却忘了这仅仅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考验。
考验的重点,从来不是结果,而是身处其中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展现出什么样的手腕。
齐泰的后背,不知不觉间已经被冷汗浸透。
他看着黄子澄,眼神复杂。
同为东宫讲官,他自问学识不在黄子澄之下,可论及这洞察人心、剖析时局的狠辣与精准,自己确实是输了一筹。
吕氏眼中的忧虑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亮光。
她看向自己的儿子,目光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而朱允炆,他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但他的眼眸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那光芒,从一丝微弱的火星开始,迅速燎原,越来越亮,越来越炽热,仿佛要将这深沉的夜色都彻底点燃。
那是重新找回的自信。
更是被点燃的野心!
之前是自己局限了?
是自己将皇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