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看着一脸真挚、毫无芥蒂的朱允炆,黄子澄顿时内心中大为感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为自己行为辩解、并继续为东宫效力的决心。
“殿下如此宽宏大量,信任老臣,真让臣等汗颜无地!”黄子澄的声音有些哽咽。
他稳了稳情绪,抬起头,开始解释道:“殿下,太子妃,不瞒二位,臣之所以在朝堂上忽然针对朱御史,实则是........无奈之举,是臣当时判断有误所致。”
“无奈之举?这是何意?”朱允炆恰到好处地露出好奇之色。
黄子澄深吸一口气,详细解释道:“回殿下,臣今日是除了陛下,朱御史、张侍郎、方大人、凉国公、秦王和允熥皇孙殿下几人之外,最早到达朝堂的。”
“殿下可知,臣到了那空荡荡的朝堂之后,看到那几人已然在场,并且神态间似乎颇为熟稔时,心中作何感想?”
黄子澄反问了一句,试图让朱允炆理解他当时的视角。
朱允炆微微一怔,思索道:“朱御史,张侍郎,方大人,凉国公,秦王和允熥?他们........莫不是提前入宫,一同见了皇爷爷,而后才一同前来奉天殿的?”
他自行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了,朱御史筹措到四百多万两银子,这般天大的事情,自然该提前上禀皇爷爷才是,一同前来倒也正常。”
黄子澄不由苦笑一声,笑容里满是苦涩和事后才醒悟的懊恼:“殿下所言极是,现在想来,确实如此。朱御史立下这般不世之功,自然该提前面见陛下,奏明详情。可臣当时初到殿中,对此却并不知晓啊........”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臣当时看到那般情景,第一个念头便是........陛下是否与朱御史,乃至与允熥皇孙殿下之间,有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默契或安排?是否陛下明面上考验允炆殿下您,暗地里却另有所属?臣以为是陛下与朱御史合谋,来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黄子澄说到此处,情绪略显激动:
“正是出于这等担忧和误判,臣才想着开口试探一二,想打乱对方的节奏,摸清陛下的真实意图........只是不曾想,时机如此不巧,刚好撞上了朱御史携大功亮相的枪口上........这才酿成了大错。”
黄子澄终于将自己的想法、担忧以及导致误判的原因,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
“黄先生是担心允熥他在藏拙?”
朱允炆皱起了眉头,语气带着几分将信将疑,甚至觉得有些荒谬......
毕竟在他多年的印象里,自己那个异母弟弟朱允熥,向来是怯懦寡言,见到生人连头都不敢抬,说话声音细若蚊蚋,在东宫如同一个透明的影子.......
这般人物,实在不像是能有如此深沉心机、懂得韬光养晦之辈.....
黄子澄却郑重地点了点头,面色凝重得如同凝结的寒冰,他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什么看不见的耳朵听了去:
“臣所虑者,正是担心允熥殿下并非如他平日里表现出来的这般懦弱不堪。”
“或许,他正是借着这层伪装,悄然离开了东宫的密切监视,得以在朱御史府中那片‘清净地’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若是如此........陛下偶然间发现了允熥殿下身上有可塑之才,甚至是........某种我们未曾察觉的潜质,于是着意让如日中天的朱御史加以辅佐、打磨。再加上凉国公在军中的旧部影响力、秦王殿下的宗室分量,以及可能被朱煐魅力吸引的其他文武官员暗中帮衬........臣担心,长此以往,水滴石穿,恐生变数啊!届时,殿下您的处境将极为被动。”
听着黄子澄这番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分析,朱允炆脸上的那点疑虑瞬间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坠冰窖的巨大危机感......
他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有些苍白,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
哪怕是一旁一直努力保持镇定、维持着太子妃雍容气度的吕氏,此刻也都彻底变了脸色,保养得宜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里,紧紧握住了华贵宫装的袖口,那上好的丝绸料子被攥出了深深的褶皱.....
.......
这不说不知道,可经过黄子澄这么一针见血地点拨,再顺着这个思路仔细一想,吕氏和朱允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