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绝于官场的愚蠢行为。可唯独放在朱煐身上,却显得恰如其分地合适!
一个能力超群,能解决皇帝燃眉之急,同时性格恶劣,认死理,只效忠于皇帝一人,并且和满朝文武都合不来、甚至有过节的“孤臣”........
这简直就是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最完美的工具和帮手!
皇帝用起来放心,不必担心他结党营私;用起来顺手,因为他能力极强;用起来更没有心理负担,因为满朝文武都是他的敌人,他只能紧紧依附皇权。
眼下的朱煐,正是携着这筹措四百多万两银子的赫赫威势,锋芒之盛,一时无两!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在此时站出来与之匹敌,甚至连质疑的声音都没有。
没看到吗?这厮都敢指着燕王朱棣的鼻子破口大骂,而素以英武刚毅著称的燕王,除了脸色难看,竟连一声都不敢吭!
甚至,连陛下本人都没有出言制止,只是静静地看着。
大家丝毫不怀疑,此时此刻,若是陛下开口为燕王说情,恐怕也免不了要被这朱煐梗着脖子顶撞回来,挨上一顿不分尊卑的“劝谏”!
........
看着朱煐站在大殿中央,那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睥睨一切的架势,无论是那些看朱煐极度不爽、视其为眼中钉的官员,还是少数觉得此子虽狂却也有其可爱之处、对其怀有些许好感的官员,他们的眼神里,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一种复杂难明的情绪——那是深深的羡慕。
他们羡慕朱煐那份仿佛与生俱来的、敢于挑战一切权威的勇气,更是羡慕他那种似乎早已将个人生死、前程、荣辱全都置之度外的极致洒脱。
正是因为他们在官场沉浮中浸淫太久,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枷锁——家族的期望、个人的前程、利益的纠葛、对皇权的恐惧——他们做不到像朱煐那样无所畏惧,所以才更加羡慕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
朱棣被朱煐这一顿毫不留情的斥责和羞辱之后,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是在极力压抑着怒火。
看到朱棣脸上这副表情,朱煐心中却是暗爽不已,几乎要欢呼雀跃。
让你丫的想跟我和解!还想化干戈为玉帛?
你这要是跟我握手言和了,我这精心准备的“底牌”岂不是要失效了?
在我全盘的计划中,你燕王朱棣可是我未来完成那个坑爹任务最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绝对不能出现差错的“保险”!
朱煐心心念念的,便是那个所谓的“长生任务”——为家国天下而被君主所杀。这任务听起来崇高,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他早已盘算过,大明开国后的前三任皇帝,分别是朱元璋(洪武)、朱允炆(建文)、以及眼前的燕王朱棣(未来的永乐)。
穿越过来这一个多月,他本以为在史书记载中脾气暴躁、动辄杀人的朱元璋手下,找个机会“求死”应该很容易,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他明明每次都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各种踩雷、顶撞、甚至堪称“作死”的行为层出不穷,可偏偏就是死不掉!眼前这个老朱的脾气,和明史里记载的那个容易暴怒、杀伐果决的开国皇帝压根全然不同!
老朱的脾气好得吓人,容忍度之高,常常让朱煐感到匪夷所思!
而每次想到这里的时候,朱煐都不得不在心里再一次默默地、狠狠地诅咒一遍那些编纂《明史》的大清朝的狗屎玩意儿!
这明史里记载的老朱,和自己眼前活生生的老朱,脾气性格的差距简直大到离谱!
这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人嘛!
你们这些修史的混蛋,就不能尊重一下客观事实,少搞点抹黑前朝的艺术加工吗?
这不是坑爹吗!朱煐每每想到自己明明对明史还算比较了解,可关键时刻里面的内容却频频出错,就感觉一阵蛋疼菊紧,郁闷得想要骂娘。
这就好像一个学生,平日里辛辛苦苦做的习题,而这个习题的题型也确实出现在了大考里,结果临到考试你才发现,平时做的那些习题,连参考答案都是错的!
这让人怎么玩?朱煐简直想冲到几百年前,揪着那些清朝史官的领子问问,你们到底有没有一点职业操守!
........
朱棣面色阴沉如水,不过他的目光并没有死死盯在让他受辱的朱煐身上,反而是带着一股压抑的怒火,落在了一旁正得意洋洋的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