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说,每华亩耕地使用2吨火山灰,通过长期的施肥和土壤改良,争取在30年的时间内让炎黄岛的耕地肥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
当第一产业部再次提交的从爪洼国大规模进口火山灰的报告被送到何雨柱面前时,他仔细地阅读了每一个细节。
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进口火山灰对于芳兰农业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经济利益。
经过深思熟虑,何雨柱果断地在报告的最后写下了“同意”二字。
他认为,这个计划对于芳兰的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被正式命名为“愚公计划”,并作为芳兰农业领域里的长期政策来实施。
此外,何雨柱还建议第一产业部不要设置一个具体的30年目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只要爪洼国愿意继续向芳兰出口火山灰,那么芳兰就应该每年持续进口。
这个决定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连锁反应。
尽管爪洼国联邦政府对芳兰人民共和国持敌对态度,并不承认其合法性,但当芳兰人民共和国提出可以用1吨火山灰从芳兰人民共和国换取10公斤大米的消息传到爪洼国时,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爪洼国国内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民众,都对芳兰人民共和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原本对芳兰人民共和国充满敌意的人们,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国家。
尤其是爪洼国最底层的民众,他们对于联邦政府收复勃泥岛的意愿已经大大降低。
毕竟,能够用火山灰换取大米,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利益交换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不再支持联邦政府的收复勃泥岛的行动。
在底层爪洼国民众的心中,芳兰人民共和国的人简直就是一群愚不可及的傻瓜。
他们竟然愿意用如此珍贵的水稻来交换那些随处可见的土壤,这在爪洼国民众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联邦政府能够成功收复勃泥岛,那么这种用土换粮食的荒唐事恐怕就会彻底消失了。
毕竟,以爪洼国官员们的尿性,如果勃泥岛上重新归于联邦政府的管理,那些官员们可不会拿出珍贵的水稻来换取不值钱的土壤。
然而,爪洼国的底层民众们却并不知晓,在芳兰人民共和国提出的水稻换火山灰计划中,真正的利益大头其实都被那些官员们给瓜分走了,而留给他们的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零头而已。
由于爪洼国自身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水稻的价格在爪洼国境内比较贵。
所以该国的官员们便毫不犹豫地将向芳兰人民共和国出口火山灰的生意给彻底垄断了起来。
他们从爪洼国底层民众手中收购火山灰的价格,竟然低到了每吨仅需 0.25 公斤水稻!
尽管这个价格已经低得令人咋舌,但对于那些生活区域内拥有大量火山灰的爪洼国底层民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再也不用为饥饿而发愁了,只要一家人拿起铁锹,到地里随便挖上一些土,然后拉到官府那里,就能轻松地换回足够一家人填饱肚子的水稻。
不过由于爪洼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处于热带地区,降雨异常频繁。
为了有效控制火山灰中的水分含量,芳兰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产业部特别规定,出口到芳兰的火山灰含水量绝对不能超过 10%。
面对这一严格要求,爪洼国的官员们迅速采取行动,兴建了大量的火山灰烘干工厂,以期能够满足芳兰人民共和国对火山灰含水量的苛刻标准。
这些所谓的火山灰烘干工厂,从名字上看似乎颇为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实际上其内部结构却异常简单。
具体而言,就是在地面上挖掘出一个巨大的土坑,然后在土坑上方用木材搭建起一个简易的遮雨棚,以防止雨水渗入。
接下来,工人们会将火山灰倒入这个土坑中。最后,在土坑的底部倒入大量的煤炭,并点燃煤炭,利用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将火山灰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苏门答腊岛上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煤炭的价格相当低廉。
因此,即便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来将火山灰的水分降低至 10%,对于爪洼国的官员们来说,出口火山灰仍然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