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深处,新启用的“x-07”
实验室。
厚重的合金门无声滑开,露出内部简洁、冰冷、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巨大空间。
恒温恒湿系统出低沉的嗡鸣,空气洁净得没有一丝尘埃。
各种精密的材料合成、制备、表征仪器安静地陈列在指定区域,闪烁着待机的指示灯。
陈羽墨站在中央巨大的全息投影台前,一身简洁的深色实验服,身形挺拔,神情沉静。
他面前,站着秦正阳院长亲自筛选并最终由他确认的五人团队:两位年轻的副教授李锐、赵清,三位沉稳干练的博士生王海、张薇、吴峰,以及……站在团队最前方,头花白、戴着老式黑框眼镜、神情严肃中带着一丝探究的沈青山教授。
“各位,”
陈羽墨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实验室的静谧,带着一种无形的掌控力,“欢迎加入x-07项目组。
项目的核心目标,是研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结构材料,核心需求是解决极端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问题,以及……”
他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尤其在沈青山脸上停留了一瞬,“对特定波段电磁信号的高效综合调控。”
“电磁信号综合调控?”
李锐副教授忍不住低声重复,眼中闪过一丝震惊和兴奋。
其他几人,包括沈青山在内,虽然早已知道项目保密级别极高、方向特殊,但听到如此明确且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呼吸都不由得微微一窒。
这意味着什么,在座的都是材料领域的精英,心知肚明。
“没错。”
陈羽墨肯定了李锐的疑问,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一点。
嗡的一声,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模型在众人面前展开——那正是之前烛龙灌输给他的、关于那层“智能蒙皮”
核心设计理念的简化示意图,去掉了最关键的原子级排布和能量陷阱细节,只保留了宏观的层级结构和功能分区。
“我们的目标,不是传统的吸波涂层,而是将承载、防护与‘无形’的功能,从材料诞生之初就融为一体。
我称之为——‘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蒙皮’。”
全息图像缓缓旋转,分层结构清晰可见。
沈青山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他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模型,沉声道:“羽墨啊,这个方向极具战略意义,但难度……堪称登天。
一体化设计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材料合成的源头就解决力学性能与电磁性能的矛盾。
高强度、高模量通常意味着高导电性或高介电常数,这与高效吸波或散射调控是相悖的。
传统的解决思路,是分层叠加功能涂层,但这会带来重量、界面结合、环境适应性等一系列问题。”
沈教授的声音沉稳有力,条理清晰,瞬间将最关键的技术瓶颈摆在了桌面上。
这正是当前材料学界在隐身材料领域公认的“死结”
。
团队其他成员也都纷纷点头,面露凝重。
这是绕不开的大山。
“沈教授说得对,这是核心矛盾。”
陈羽墨平静地回应,目光迎向沈青山审视的眼神,“所以,我们需要跳出传统材料的思维定式,从微观尺度,重新定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哦?如何跳?”
沈青山微微挑眉,带着资深学者特有的、对空泛概念的警惕。
他需要的是具体可行的技术路径,而非口号。
陈羽墨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一旁的控制台,调出另一个界面。
屏幕上开始快滚动起一系列极其复杂、前所未见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框架。
这些公式并非烛龙直接灌顶的高等文明知识,而是陈羽墨凭借烛龙赋予的凡理解力和当前文明层级的知识体系,将那份来自2025年的“幻影皮肤”
核心原理进行逆向拆解、降维和本土化“翻译”
后的产物!
它们越了现有文献,逻辑却异常严密自洽,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前性和……可行性!
“沈教授,各位,”
陈羽墨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请先看这个——‘多级谐振单元耦合调控理论’。”
他指着屏幕上飞滚动的公式:“传统吸波材料追求整体均匀性。
而我们的思路,是主动引入‘非均匀’——在材料内部,从纳米尺度开始,设计具有特定几何构型和电磁参数的‘谐振单元’。”
他的手指点在全息模型上对应的区域,“这些单元,如同微小的‘陷阱’,针对不同频率的入射电磁波产生谐振,将其能量高效地捕获、转化。”
沈青山的目光死死盯住那些公式,眼镜片后的瞳孔骤然收缩!
以他浸淫材料学数十年的深厚功底,他瞬间就捕捉到了这些公式背后蕴含的颠覆性思想!
这绝不是空想!
其数学描述之精准,物理机制之清晰,指向了一个他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