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要过大年一般。走进中文系,几个老教授正在谈论着这件事情的影响。
“这是光头逃到岛上之后,两岸关系的一次重大转折。中国大势在于一统,不动刀戈,天下归心自然最好。”王瑶摇头晃脑地说道。
吴组缃挥舞着手中的书:“同志们,同志们,我们且看大势发展。”
看到刘一民,王瑶几人冲他咧嘴大笑并齐齐伸出了大拇指。
刘一民拱了拱手:“诸位教授,早上好。”
“好,很好,非常好。”
严家炎上班后也没有在办公室待着,而是坐在大教室里,跟教授们一起分析天下大势。
刘一民打趣中文系要改成政治系了,严家炎笑道:“政治系那帮人,估计比咱们讨论的更加热烈。”
讨论了两个多小时,所有人都对未来的前景报以乐观的态度。
“毕竟咱们有共同文化的根,而且国际上都不支持他们嘛,拿回联合国席位之后,那就是咱们才代表正统。只要咱们万众一心,别有用心的人就翻不起大浪。”伴随着书本重重地砸向课桌,讨论正式结束。
刘一民拍了拍吴组缃的肩膀:“吴教授,年纪不小了,切莫太激动。”
到了文研所办公室,年轻人讨论的比教授们还激动,一个个挽起袖子,嘴里动不动还夹杂着几个脏字。
刘一民站在门口没有说话,闫真看到他后赶紧咳嗽了一声,文研所顿时安静了下来。
“没事,大家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今天得知这件事情,高兴地把大腿都拍红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海子起身说道:“刘教授,也不知道我过几年能不能到岛上游玩儿,我还想冲着日月潭写一首诗。”
“好好研究学术和诗歌,再锻炼好个人身体,一定能行。别到时候去岛上玩儿,人家说咱们吃的不好,看起来营养不良。”刘一民摆手让海子坐下。
海子将额头前的刘海往后面挑了挑,露出了整张脸,笑着冲刘一民点了点头。
海子的发型,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脸的艺术气息。
刘一民拉了张凳子,陪着他们聊了约半个小时。
“无论从民族血缘、文化认同、地理位置上看,都应该拿回来。这是多么好的位置啊,一道天然拱卫祖国大陆的一道防线。我们文学学者,不要只从文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要多层面,立体化的去看待,不能陷入了以偏概全的误区,不能让别人说我们眼只能看到针鼻大小的东西。关键不要拿着放大镜去夸、去批!
大家有机会,也可以了解一下施琅的《恭陈宝岛弃留疏》,这可以说是中国海权思想的启蒙。我们的百年屈辱史,也是海权屈辱史的一部分。”
刘一民讲完准备回自己办公室,易众天连忙起身喊住了刘一民,恭敬地递过来一篇论文,让刘一民评价。
“刘老师,这是我最近写的论文,您帮我看看。”易众天说完,其余的受训老师伸长脖子等着刘一民的评语。
刘一民只能坐下,仔细地阅读了起来。这篇论文并不算长,只有六千字左右。
“论文写的不错,就是有一点不好。”刘一民轻声评价道。
易众天闻言大喜,连忙询问哪点不好?
刘一民淡淡地说道:“不好的地方在于指导老师写上了我的名字,你是生怕没人骂我,给我找骂是吧?
我要是有对手,你写上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