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待地心情,跟刘一民下完这一盘之后,才从刘一民的包里接过手稿。
这不是剧本版,而是版。老首长看到后,又夸赞了刘一民几句,称他非常贴心。
“《霍元甲》的电影还没好吗?”
“已经拍完了,估计再有一个多星期,第一版就剪的差不多了,您要是想看,我让他们送来请您审下片。”刘一民说道。
老首长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了,到时候我到中海的电影院里看,这种片子,人多看才热闹。”
《血战台儿庄》电影的热潮还没落下,《霍元甲》即将上映,国内的电影市场火的一塌糊涂。
在香山澳上映后,《血战台儿庄》拿到了数百万澳元的票房收入。
在国内不用说,场场爆满,观影人次累计下来,估计跟国内人数差不多了。毕竟还有乡下放映“游击队”,他们放映一次都是好几个大队人一起观看。
刘一民留下手稿后,拿着资料离开了老首长的家。刘一民接下来会对采访一些在九院工作过的老同志,邓老长期领导了第九研究院工作,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轨迹之一。
李秘书整理了一页在京修养的专家名单,刘一民要去采访前联系一下他即可,这阵子由他跟着刘一民一起采访。
刘一民重点对郭永怀郭老的资料进行了了解,郭老跟邓老是亲密的战友,科研能力非常强,同样是冯.卡门的弟子,当时郭老原本在加拿大多伦多学习,去美国还是钱老亲自去接的。
可惜后来飞机失事,于六八年牺牲。
要了解郭老,钱老是关键人物,刘一民跟钱老聊到郭老大时候,钱老的表情明显悲伤了起来:“永怀啊,是个书呆子,我以前最喜欢开车带着他兜风,他有时候太沉闷了。”
当谈及在空气动力学上的成就时,钱老激动地说道:“永怀啊,我真的是永远怀念他。他在空气动力学上的成就会远超于我,他出事的时候是要回燕京汇报重大发现的。”
见钱老太过激动,刘一民没有继续聊下去,开始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刘一民询问导弹最快能飞多远,钱老发明的乘波体弹道是什么意思。
“最快?这种不仅依靠导弹自身的动力,更是利用了大气的升力进行滑翔,咱们中国人喜欢说借势,这就是借势。你听不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听不懂呢?”钱老看着略显茫然的刘一民,急的想挠头。
“钱老,我是文科生。”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钱老用手势比划了一下:“这跟文科理科没关系,这是简单的问题,常识嘛!”
刘一民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这要是常识,全世界导弹该满天飞了。
刘一民抛出了一个问题:“钱老,我打个比方,速度有没有可能达到,我在美国华盛顿,给隔壁的汉堡店老板打个电话点一份披萨。国内在我打电话的同时发射,汉堡没到,但是导弹到了。”
钱老听到这个比喻顿时乐了,思考了一会说道:“从理论上说是有可能,主要看店主的烤制速度,但我敢保证的一点是,导弹绝对比你的汉堡要热。”
钱老说完,两个人在书房里哈哈大笑起来,钱老脸上的心情好了许多。刘一民趁机再次跟钱老聊起来郭老的问题。
钱老这次讲了很多,得知刘一民要给邓老写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也讲了和邓老的故事。
“老邓和永怀的性格差不多,都比较内敛,我呢,你也看出来了,我的性格就比较外向一点,爱跟人交流。我研究导弹,老邓研究核弹,我们的目标是将核弹装到导弹上。
84年阅兵的时候,你看到那个东风五,就是两弹结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