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放映机是金陵电影机械厂制造的“长江牌”16mm放映机,跟35mm放映机相比,体积小,方便灵活,在家里面用非常不错。同时也是乡村放映队的首选,方便在乡间“打游击”。
如今是金陵电影机械厂的黄金时期,车间昼夜不停的生产放映机,却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想要插队弄到必须得批条子。
“以后片子出来能直接拿到你家里让你审片了,你有什么想看的电影,我让他们给你找几盘胶片带回去。”汪阳询问道。
刘一民没有选胶片,他对现在的大部分电影都没什么兴趣。
“一民,这剧本按咱们以前说的,先付一部分,等真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挣到钱后,厂里额外给一部分分成。”
“好,汪厂,导演和角色的事情厂里先行做准备。我看主演选那个李连杰挺不错,咱们的胶片制作和拍摄设备也得选好的,清晰度和色彩尽可能地高一点。”刘一民说道。
“这我懂,这两年厂里也在大规模的更新设备。”
汪阳跟刘一民交换了一下想法,准备拿着本子让电影局审核一下,让局里先提供一部分的拍摄经费,汪阳觉得《霍元甲》要是想拍好,非得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的经费准备不可。
“汪厂,最重要的是以此为思路,多多培养类似的剧本编剧。”
“我一会儿就让人将剧本拿回去学习,一民,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剧本是要发表到《剧本月刊》的,到时候都能看得到。”
剧本分成了三份,一份给了北影厂、一份给《剧本月刊》投稿,一份送给老首长。
刘一民让汪阳派人帮忙把设备送到四合院,他自己去一趟吉安所。
8月底,各部门在北戴河夏季办公时间已经结束,早已回到了燕京。
吉安所,刘一民在李秘书的带领下走到院子里,老首长正在院子里打太极,看到刘一民后停下了动作,接过其他警卫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汗。
“一民,在台儿庄一个多月辛苦了,那个‘中央社’的记者走的时候,冲着咱们新华社的同志对你是一顿夸,对你印象深刻啊,简直成了你的书迷。”
刘一民笑道:“真心换真心,谢忠侯能把这本书的事情告诉蒋大,说明此人本身并不是死硬分子。尤其是他还是一个新闻方面的工作者,长时间在香江,接触到的信息比一般人要多的多。”
老首长从刘一民手里接过《霍元甲》的剧本,看了一会儿询问道:“还没写好吗?我更喜欢看文章。剧本这东西,非专业人士读起来总觉得太单薄。
但一旦被拍成电影,不说在国外,在国内的肯定是万人空巷。”
“正在写,您要想看的话等个十天半月就行。”
老首长将剧本放下,双手情不自禁地做了几个武术的动作:“武术是杀人技,可惜无缘见到霍元甲当年的风姿。”
“您老手上功夫也不错啊。”刘一民说道。
“哈哈哈,年轻的时候,像你这样的还能打几个,但我不如H老总等几位老总。”
刘一民跟着老首长练了一会儿太极,离开了吉安所。
在四合院里,刘一民从朱霖的嘴里得到了一个消息,徐驰的妻子陈嵩去世了。
去世的时间是8月中旬,当时刘一民正在台儿庄,徐驰让朱霖不要打扰刘一民在剧组的工作。
陈嵩遗体火化后在燕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追悼会,之后由徐驰和几个儿女将骨灰送回了南方老家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