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喜子几人讲着这次阅兵的事情。他们年初就进京展开训练,紧锣密鼓地训练了几个月,才有了这次阅兵的成功。
“你们很有精神,当时我听到劈枪的声音,血液都在沸腾啊!”刘一民夸赞道。
喜子捧着茶杯问道:“刘一民同志,你在现场?”
“我就在城楼上面!”
几人笑着讲述着激动的心情,杨秀云端着几盘水果走进来邀请大家赶紧吃。
喜子看起来比以前更成熟了,脸庞的稚嫩消失不见,目光凌厉,棱角分明。
刘一民问及几人的打算,喜子告诉刘一民他想转业了。
喜子认为已经从前线转到地方了,该打的仗打了,该立的功已经立了,像他们这样没有学历的农村兵,干到排长已经到顶了。
“现在已经不从战士里提干了,我们几个很幸运,立功之后送到了教导队待了一段时间,在首长的关怀下直接提干。如今各单位的教导队也逐渐取消,但再进一步基本不可能了,要想进步只能到军校了。”喜子觉得当排长一直干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选择退伍。
我军各级教导队一直是一个培养基层军官的地方,取消后很多单位还存在教导队这个说法,但已经不是为士兵提干做准备了,而是为了培养骨干战斗员。
“你们也可以考军校嘛。”刘一民劝道。
农村兵并没有多少出路,退伍回去的日子并不好过。几人都有实打实的军功,刘一民打心底里认为他们应该在部队多干干。
“我们考军校?”几人都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考也不一定能考上。
刘一民说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你们好不容易穿上军装,就这么脱了?你们从前线回来了,有作战经验,经过学习又有文化水平,部队就缺你们这种军官。”
说话间饭菜已经做好了,几人快速吃完饭准备归队,临走的时候喜子说道:“一民同志,谢谢你的话,我决定了试一试。以前没有机会上大学,现在在部队有时间,实在考不上再说。”
刘一民的一番话点燃了陈秋喜的那颗进取的心,农村出来的,退伍后他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一民同志,大妈、喜梅同志,再见,代我们向朱霖同志问好。”
刘一民看着几人的背影,他们要是考不上军校,估计到明年就算自己不退伍,部分人也难逃裁军的命运。
百万大裁军啊,11个军区合为7个,多少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回到院子里,喜梅开始收拾碗筷,杨秀云推着两个小家伙出去转悠。
自从喜梅来了之后,杨秀云清闲多了,喜梅平常还能唱几句豫省的曲剧和豫剧,两个人相处的很好,快要把喜梅当成闺女对待了。
晚上朱霖下班回来,听到声音的杨秀云当即准备回去。
梁大妈扇着蒲扇说道:“老姐姐,你这媳妇儿生完孩子还是那么苗条,丝毫看不出来生了俩啊!”
“哈哈哈,我这老二媳妇儿生下来就俊。”杨秀云高兴地说道。
朱霖生完孩子后,平时注意调整后就恢复到了跟往常差不多的水平。另外,在人艺的时候也经常练习舞蹈动作等基本功,根本看不出生过孩子的痕迹。
“刘老师,你还在写?”朱霖问道。
“马上写完了!”
朱霖洗完手走进房间,将书房门给关上,轻轻地用手揉着刘一民的肩膀,低头在耳边细语道:“刘老师,你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