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刘一民快步跑了上去:“娘,你吓死我了,还以为咱俩走岔劈了!”
杨秀云看到是刘一民高兴地说道:“娘又不是憨子,我下了火车就站这儿不动,你总能找到我。”
“娘,你咋来了?”刘一民问道。
杨秀云捶了捶酸痛的腿和腰说道:“娘算了算日子,霖霖就这几天该生了,我得来照看着。你大嫂孩子已经几个月了,我来一阵子没啥子!”
“您来怎么不早点说?”刘一民埋怨道。
杨秀云狡黠一笑:“我不是怕你们不让我来,霖霖的爹娘都在,也不多我照顾。但霖霖毕竟是咱家的儿媳妇儿,不能总让老丈人家照顾。
平常也没时间照顾,这次怎么说也得照顾完月子!我专门跟你爹讲的,电报拍的晚一点。”
刘一民接过杨秀云擓着的竹篮,下面是一层麦秸秆,中间是鸡蛋,上面盖着一层毛巾。
怕中间转车坐错,专门让大哥刘一国给她买了一辆直达燕京的火车,坐的是硬座,怕鸡蛋碎了,一直在腿上放着。
刘一民一看,腿都快坐肿了。
“晚上睡一觉就好了!”杨秀云找到了刘一民,心里石头放下了,再次打量着燕京火车站。
走出火车站,遇见了刚才问车次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冲着杨秀云说道:“大娘,下次来燕京记得早点跟你儿子说,燕京地界大,别再跑丢了。”
“下次一定,一定!同志,听你的口音,也是咱豫省的?”杨秀云问道。
“大娘,我是69年支援首都建设的,是咱南阳人!”工作人员紧紧地握着杨秀云的手,听着熟悉的口音,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当年为建设首都从地方抽调工人,他们高喊着“为建设首都奋勇前进”的口号来到了这里,后来有人回了老家,也有人留在了燕京。
刘一民骑着摩托带着杨秀云朝着华侨公寓驶去,杨秀云疑惑地问道:“老二,不是往北走吗?”
“娘,我现在跟霖霖住在西边。您还记得四合院是在北边啊?”
杨秀云只在四合院里住过,没有到华侨公寓。
“记得,往北走,要是往西能到天安门,再往北是院子,路我都记着呢,就算是你不来接我,我也能找到四合院。”杨秀云两眼不断地在长安街上看了看去,感叹几年的时间,燕京又变了样。
“哪里变了?”
“人更多了,路上摩托车也多了。”杨秀云说完,又笑道:“你娘只是没读过书,是个睁眼瞎,但又不是憨子。”
到了华侨公寓,杨秀云打量着楼房:“咦,这房子真好,像是电视里面看到的。”
即将进门的时候,杨秀云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生怕把屋子给弄脏了。
“亲家,你真是大老远还跑一趟,累不累啊?”朱母热情地问道。
刘一民刚走,朱霖就跟朱母和朱父打了电话,两个人专门过来等杨秀云的。
“不累不累,这点路算什么,还是坐着。以前我们拉着架子车一天跑几十里路,天不亮就走,晚上摸着黑回。”
杨秀云走到朱母旁边,以两倍的热情回复道。说完,从怀中掏出毛巾擦脸。
走到朱霖身边,关心地问朱霖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妈,我一切都好,就是现在有点行动不便。”
朱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