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些干菜、虾米之类的东西。
晚上下班,朱霖看着厨房里放的东西笑道:“刘老师持家有一手嘛,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少买的。”
“就咱们两个人,也吃不了多少东西。”刘一民拍了拍身上的雪花说道。
朱霖点了点头:“那倒是,差不多就行了。”
朱父和朱母本来打算让两人过年住他们那里,但是两人觉得不方便。另一方面,朱父朱母那里离人艺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天气不好,上下班有点困难,就没去。
朱霖将人艺发的票递给了刘一民,里面有肉票还有鱼票。平日里比较宽裕的肉蛋等物资,到了过年再次紧俏了起来,没票不好买到。
吃完饭,两人在书房里聊了一会儿,就跑回了卧室,地面上的雪又积攒了厚厚一层。
回到卧室,两人躺在床上,朱霖摸着自己的肚子让刘一民猜一猜怀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男孩儿女孩儿都行。”刘一民说道。
朱霖来了兴致,让刘一民提前起个名字,刘一民的反应慢了半拍,朱霖就推着刘一民的胳膊撒起娇来。
“好了好了,别晃了,再晃整个人都要晕了。男孩叫刘林,双木林,女孩儿叫刘雨,雨和林合起来就是你的‘霖’字,你觉得怎么样?”刘一民搂着朱霖的肩膀说道。
朱霖用手指在刘一民的手心将两个名字给写了一遍,写完之后幸福地看向刘一民:“好,寓意好,这两个字必须凑全。”
“你说生出来的孩子像你还是像我?”刘一民笑问道。
朱霖将脑袋一歪:“肯定像咱俩!”
“我还以为你会给我用医学知识分析一下呢!”刘一民用来脸颊蹭了蹭朱霖的额头。
“医学啊,我业务都生疏了。”再次提起医学,朱霖好像觉得这是很遥远的事情。
刘一民伸手将灯拉灭:“睡觉吧,朱霖同志,明天还得上班。”
“刘老师,你躺过来抱着我!”朱霖将双脚放在了刘一民的大腿上,轻声说道。
刘一民转身,怕碰到朱霖的肚子,只能两只手互相搭在一起。
美国旧金山,一架飞机缓缓开上跑道,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飞机成功升空。
中国书刊社的尼琪.诺伊斯正坐在这架飞机上,手中拿着最新一期的《巴黎评论》杂志。
这期《巴黎评论》的封面如同恐怖的封面一般,暗黑的色调夹杂着几丝鲜红如鞭状的血痕,如果仔细看的话这血痕握在一道黑影的手中,结合在一起确定是鞭子无疑。
黑影骑着形状怪异的马,马蹄下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在流血。
封面上方空白的地方写着一则预言——1984年美国最精彩的发表于1984年《巴黎评论》春季刊。
另外还有一行字:“来自东方作家——刘的笔下”。
尼琪.诺伊斯将杂志翻到《宠儿》的那一页,她看了三遍的内容仍然能激起她的阅读兴趣。
刘一民以为《巴黎评论》1983年冬会发表他的,可惜没有,《巴黎评论》的编辑部认为将他刊发到1984年的第一期将会更有意义。
等到飞机飞抵小日子的东京时,尼琪.诺伊斯已经将内容又重新看了一遍。
“God,他是怎么写出来的!”尼琪.诺伊斯合上《巴黎评论》的杂志,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脑海中想起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