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美国并不美(1 / 4)

    他们入住的公寓是一栋老式公寓,条件并不是很好。文学奖的组委会的招待部门给获奖的作者安排的有专门的住宿,不过刘一民觉得没必要自己单独折腾,于是也就住在了这里。

    公寓的楼下有一个咖啡厅,在爱德华的带领下,刘一民跟当地的几个记者见了一面。

    咖啡厅内,爱德华向刘一民依次介绍:“这位是《纽约时报》的记者琼克、这位是《经济学人报》的记者尼拉、这位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艾德、这位是”

    刘一民一一跟这些记者握手,并笑着跟他们打招呼。

    “刘,感谢你为美国人带来了精彩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和解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美国人学习。你来到美国,感觉美国怎么样?”《经济学人报》的记者尼拉笑着问道。

    “美国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国家!”

    “对比中国呢?”

    “中国对我来说当然更好!”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艾德笑道:“哦?可是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很多中国人来到美国之后,他们都不想离开了!”

    “我相信更多的中国人想的是如何学习先进的经验回去建设祖国。我们现在物质跟美国有差距,但是我们的精神非常富足,我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精神和物质都会得到极大的丰富。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希望美国人民的精神也能够富足起来!”

    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爱德华见状,插嘴道:“我见过很多来美的华人,他们比美国人勤劳,一些学生学习也更为刻苦。嗨,伙计们,你们不是要约稿吗?”

    几个记者纷纷提出自己要约的内容,《经济学人》和《华尔街日报》更关注的是目前国内经济方面的开放政策和营商环境。

    《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关注的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刘一民来到美国的感受。

    几个人纷纷留下了电话,并提供了各自报社的特约稿件标准,最多的《纽约时报》给出了千字150美元的标准。

    送走了几个人后,爱德华看向刘一民说道:“刘,听说你到过战场?”

    “爱德华,你怎么知道?”

    爱德华耸了耸肩:“我跟尼琪可是老朋友了,很早以前,我家就是中国书刊社的忠实订阅用户。我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你们中国举办的运动会?”

    “运动会?”刘一民想了半天没想到是什么。

    “北韩!”爱德华提醒了一下。

    刘一民才恍然大悟:“你父亲在朝鲜参过战?并成功加入了中国志愿军举办的战俘营是吗?”

    “哈哈哈,刘,你很有趣!是成功加入,我们称那个地方是北韩!”

    “我们称朝鲜!”

    “不影响,不影响。我的父亲说你们的战士有钢铁般的意志,他在战场上每到晚上就睡不着觉,总觉得两旁的山坡上会冲下来无数的中国军人。后来到了战俘营,反而睡的很好。你们对敌人很凶狠,但对战俘,又很友好,你们的战士似乎有两副面孔。”

    爱德华又要了两杯咖啡,想要跟刘一民好好聊聊。

    “不,我们的战士只有一副面孔。是因为你们的身份变了,从敌人变成战俘。我们的战士,是拥有慈悲心的钢铁战士,他们热爱和平,但他们也从不畏惧死亡!”

    爱德华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我父亲一直期待着你的关于现在这场战争的,他想很知道,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中国军队是

最新小说: 官场之临海凭风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 朱颜执鼎 缠娇鸾 重生之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