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完饭,刘一民和崔道逸一起回到招待所休息,路上碰到了周燕如和《十月》的张守任,崔道逸跟防贼一样看着两人。
张守任调侃道:“百密终有一疏,老崔,你可好好的防,一不留神,一民可就跑到《十月》或者《燕京文艺》了!”
“哼,老张,走着瞧!”
崔道逸拉着刘一民回到房间,两个人住一起。
周燕如和张守任对视了一眼,张守任的眼神颇为无奈,认识大队也挺久了,一次稿子也没拿到。
“老周,还是你有手段,好歹拿到了一次,《山高水长》这本当时的销量也不错!”
“嗐,放心,以后还会有!”
周燕如笑眯眯地说道,可把张守任气得不轻,转身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中午躺在部队的招待所休息之后,刘一民和崔道逸两个人擦了把脸,就准备去会场。
崔道逸随口问道:“研究生复试快要开始了吧?”
“过两天就是了!”刘一民回道。
“不错,面试之后,可就是正式的研究生了。”
“师兄你要是想考还来得及,又不影响你上班!”
“算了算了,我就不去跟年轻人抢机会了,这个学历啊,年轻人更需要!”崔道逸笑着摇了摇头,接着问道:“你下午的讲话稿,准备的怎么样了?”
“准备的差不多,也不需要太过精心准备!”刘一民说道。
崔道逸点了点头,两个人一块走进了会议室,里面已经稀稀拉拉的坐了不少人了。
魏巍直接让刘一民坐在了主席台上,经过一小段开场白后,就让刘一民开始讲课。
“大家可不要看刘一民同志年轻,就觉得刘一民同志不会讲课。不了解的同志我给你们敲敲边鼓,可不要小瞧刘一民同志。
刘一民同志现在是燕大的老师,去年讲课的时候,据说学生们差点把教室的墙给推倒。所以啊,同志们,都支起耳朵认真听!”
魏巍说完,台响起了细细碎碎的议论声,见嗡嗡嗡的声音越来越大,魏巍敲了敲桌子,台下才安静下来。
魏巍将话筒移到了刘一民面前,他拍了拍话筒,笑着说道:“同志们好,下午大家都很困,我尽量讲的有趣一点。”
刘一民先讲了几件事情,给大家提了提精神。
“所谓写作的问题,其实就是思想的问题。大家转变一下写作观念,对于部队,军内的作家肯定比我更了解。听说79年,大批的军队文艺工作者到前线去记录,你们才是第一手资料的掌握者。
我只是看了第二手资料,那便是来自我从小尿尿和泥的兄弟的日记。他是一名战士,勇敢的战士,因为受伤而退伍。
从小我们就在一起,我们知道彼此的性格,知道他负伤之后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我们的战士很可爱,他们来自祖国各地,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我们要把残酷的战争和战士们鲜活的心灵写出来,如何做到鲜活,只有勇敢就鲜活了吗?不,要把战士写的立体.”
下面的作家认真的听着刘一民的话,钢笔快速地记录了起来。
台下的文艺干部李存宝不断地思索着刘一民的话,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自己的几个思路。
第一个是《月照军营》,讲的是军人爱情生活,歌颂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