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伊斯来燕京,不单单是为了《绿皮书》而来。在燕京的这段时间里,她的行程很紧。
不过在她接下来的行程里面,还是抽出时间慢慢地了解着刘一民的。
在跟作协的张广年和文化部的领导见面的时候,诺伊斯向他们打听起刘一民的。
当听到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册的销量时,诺伊斯大吃一惊,感叹着中国人对文学的热爱。
“诺伊斯女士,我想不单单是中国人对文学热爱的原因,我想还有刘一民同志个人作品魅力。”张广年笑着直起身子说道。
诺伊斯好奇地问道:“你们国内的报纸对刘评价如何?”
“一个年轻人,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一个爱国且有才华、低调幽默、品行兼优的年轻人!”
张广年的话层层递进,让诺伊斯频频点头。
诺伊斯说道:“你的这几点,通过昨天的接触,我全都了解到了。不过跟你们相比,这个年轻人也有不同的地方,他比中国文学界的人都敢于谈钱!”
“谈钱?”
“是啊,谈钱,当然我不是说他贪财。作家的商品就是作品,他只是在争自己的利益。但这跟中国文人的传统,并不相符!”诺伊斯说道。
“哈哈哈!”张广年笑道:“稿费是作家应得的,诺伊斯女士,我坐在这里,我也要向一民学习,勇敢地跟你谈钱!”
“我想我们的合作会很愉快!”诺伊斯说道。
等刘一民再见到诺伊斯的时候,是在曹禹的家里面。曹禹特意邀请诺伊斯来家里面吃饭,诺伊斯给曹禹带来了礼物——美国话剧剧本!
《推销员之死》《洋麻将》等都在其中。
李玉如热情地邀请诺伊斯品尝着中国菜,不过不会使用筷子,汤汁几次险些滴到衣服上。
等到吃完饭,诺伊斯对着刘一民说道:“刘,我了解了你写过的几篇,你觉得哪几本在美国出版会有比较好的文学市场?”
“诺伊斯女士,你要让我说的话,我觉得全部都有!”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曹禹冲着诺伊斯说道:“我这个学生脸皮有点厚!”
“我觉得很有意思!刘,这本老人和小狗的故事、这本讲你们南疆战争的,这本讲男孩之间友谊救赎的,我觉得非常不错。”
诺伊斯向他们讲了一下原因,第一本《忠犬八公》,讲述的是老人和狗的感人故事,人和宠物相处产生感情,本身在西方世界就比较吸引人。
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共通的,另外植树这个故事,相比其它的中国故事更容易让美国人接受。
第二本是《追风筝的人》,童年的欺骗和救赎,也适合西方的读者。
第三本是《凯旋在子夜》,美国刚刚从越南撤走,整个西方社会都十分关注这场战争。
曹禹听到后觉得十分有理:“诺伊斯,你的眼光很准,我相信这三部能深受美国读者的欢迎。
一民的几本,在法国广受好评,法国还准备出版《狼烟北平》《红河谷》这几本。”
曹禹一边认可,一边还不忘替自己的学生向诺伊斯推销其他的。
诺伊斯笑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贪多嚼不烂,我们先出版几本试一试,其它的以后再说。”
李玉如插嘴道:“那可惜了!”
“师娘,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