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642章 实验田上的小研究员

第642章 实验田上的小研究员(1 / 4)

试验田上的“小研究员”

内蒙古河套平原的风,带着沙质土特有的干燥,卷过一望无际的小麦田。

萧凡蹲在田埂边,指尖捏起一株冻伤的小麦幼苗,根系上的魔芋凝胶只剩零星残迹,像被太阳晒化的糖霜。

“昼夜温差太大,沙质土导热快,白天温度飙到28c,凝胶直接软化流失了。”

他回头看向身后的叶之澜,项目组的成员正围着数据记录表低声讨论,眉头都拧着——这是“魔芋凝胶-抗冻蛋白复合体系”

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第一步,却卡在了最实际的环境问题上。

叶之澜接过幼苗,对着光仔细看:“凝胶本身的抗温性不够,在实验室模拟的恒定低温下能稳住,到了田间这种动态温差里,就撑不住了。”

她的话音刚落,就听见身后传来清脆的童声:“妈妈,为什么农民伯伯要给小麦盖草呀?”

转头一看,叶澜和萧汀正蹲在不远处的田埂上,盯着一位老农给幼苗铺碎秸秆。

叶澜手里还攥着个小本子,铅笔头在纸上飞快地画着;萧汀则举着手机,屏幕上是土壤温度监测app——那是他昨天晚上自学设置的,说是要“看看田里的温度和实验室有什么不一样”

老农见两个孩子好奇,便笑着解释:“这秸秆能挡太阳,还能保住土里的潮气,不然晌午头太阳一晒,苗根都要被烤干喽!”

“那秸秆能挡住太阳,是不是也能让凝胶不那么快变软?”

叶澜眼睛一亮,立刻把老农的话记在本子上,还画了个小小的秸秆图案。

萧汀则突然把手机凑到叶之澜面前,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像条急促跳动的小蛇:“妈妈你看!

田里的土上午1o点就到25c了,实验室里-5c的低温箱从来不变,差太多了!”

他又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着“温度-凝胶硬度”

的对比图:一边是实验室里几乎平缓的直线,一边是田间从清晨5c陡升到正午28c的折线,“凝胶在田里变软,肯定是因为温度升得太快,之前的小格子又收缩了,还没等晚上降温,水就跑光了,抗冻蛋白自然就没效了。”

叶之澜蹲下身,摸了摸萧汀笔记本上的曲线:“汀汀观察得很仔细,温度变化确实是关键。

但秸秆直接盖在凝胶上,会不会像盖被子一样,让根系透不过气?”

她正想和萧凡讨论细节,项目组的电话又响了,合作社的负责人催着要解决方案——再过半个月就是小麦拔节期,要是冻伤问题解决不了,今年的收成就要受影响。

叶之澜只好拍拍双孩的肩膀:“爸爸妈妈要去和叔叔阿姨开会,你们先自己观察,注意别踩坏庄稼,有想法了就记在本子上。”

看着父母匆匆走向临时会议室的背影,叶澜拉了拉萧汀的袖子:“我们自己做个小试验吧,就像上次在阳台测凝胶析水那样,说不定能找到答案。”

萧汀点点头,从背包里掏出平板——出前,他特意下载了好几篇关于“北方农业防寒技术”

的儿童科普文,还有一段老农讲解秸秆覆盖技巧的短视频。

“你看,除了秸秆,还有用地膜的,但地膜不透气,会把根闷坏。”

他指着平板上的图片,突然想起什么,“妈妈实验室里不是有那种能透气的无纺布吗?上次爸爸用它包过凝胶样本,说能挡住灰尘还能透气,说不定能和秸秆一起用!”

姐弟俩说干就干。

他们在试验田边缘找了块2o平方米的空地,先用小铲子把土翻松,模仿合作社的麦田整理出四个一模一样的小格子,分别用木牌标注“只涂凝胶”

“凝胶+秸秆”

“凝胶+无纺布”

“凝胶+秸秆+无纺布”

萧汀从叶之澜的实验箱里,小心翼翼地倒出四小瓶复合凝胶——为了不浪费,他还特意用滴管量了每瓶的容量,确保四组实验的凝胶用量完全一致;叶澜则跑去跟老农要了些碎秸秆,又跑回住处翻出叶之澜上次做凝胶包装实验剩下的透气无纺布,用剪刀剪成和格子差不多大的小块,边剪边念叨:“要剪整齐一点,不然盖的时候会漏缝,太阳就晒进去了。”

“涂凝胶要像给小树苗穿衣服,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叶澜学着叶之澜平时在实验室里的样子,用小刷子蘸着凝胶,轻轻刷在小麦幼苗的根系上,每刷完一株,就用尺子量一下凝胶的厚度,确保都在o5毫米左右。

萧汀则在旁边的小桌子上记录,笔记本上的表格写得工工整整:“4月15日,1o:oo,凝胶厚度o5,土壤温度c,空气湿度45。”

接下来的三天,姐弟俩每天清晨六点就起床,比项目组的成员还早——叶澜负责观察凝胶的残留情况,用铅笔在本子上画“残留多少”

的示意图:完全覆盖根系就画个满圈,只剩一半就画个半圆,几乎没有就画个小点点;萧汀则背着小电子秤,蹲在每个格子前,小心翼翼地拔出一株幼苗,称取根系上的凝

最新小说: 都市修真便利店 今生只为你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心软美人,反派弟弟是阴湿病娇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