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治理效果会打折扣。”
萧凡关掉检测仪,走到她身边,弯腰看着数据册:“别急,阿明去联系村民了,芦苇纤维的事应该没问题。
我们下午再去深水区看看,选几个水流相对平缓的点位,先做小范围试点。”
他的手轻轻放在她的孕肚上,刚碰到就感觉到一阵轻微的胎动,像是有个小拳头在轻轻敲他的掌心。
“宝宝又动了?”
萧凡的声音立刻软下来,俯身把耳朵贴在她的肚子上。
叶之澜笑着点头,另一只手也放上去:“刚才你报数据的时候就动了,说不定是在为我们的好数据高兴呢。”
两人静静地待了一会儿,直到又一次胎动传来,萧凡才直起身,拿起笔在数据册的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笑脸:“记下来,第七周第三天,宝宝为11gl的氮磷含量点赞。”
下午两点,太阳终于驱散了雾气,湖面泛着粼粼的光。
萧凡和叶之澜坐着阿明找来的小木船,往深水区划去。
叶之澜坐在船尾,手里拿着一张简易地图,上面标注着阿明提前测好的水深数据;萧凡坐在船头,用竹竿试探着水下的地形,时不时停下来记录水流度。
“这里水深三米,水流也缓,适合放漂浮球。”
萧凡指着前方一片相对平静的水域,水面上没有明显的波纹,只有几只水鸟掠过。
叶之澜立刻在地图上做了个标记,又拿出水样瓶,让萧凡帮忙采集了一瓶水:“回去测测这里的氮磷含量,要是比其他深水区低,就优先选这里做试点。”
小船划到湖中心时,叶之澜忽然指着远处的岸边,轻声说:“你看,那边有人在看我们。”
萧凡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岸边站着几个村民,其中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的男人格外显眼——他手里提着一个渔网,脸色不太好看,正是昨天阿明提到的渔场主。
“估计是担心我们的治理影响他的鱼苗。”
萧凡把竹竿放回船上,“之前阿明说,他本来打算下个月往湖里放一批鱼苗,现在看到我们在湖里布设浮床,心里肯定没底。”
叶之澜想了想,对划船的村民说:“麻烦您把船划过去吧,我们跟他聊聊。”
小木船靠岸时,渔场主果然迎了上来,眉头皱得紧紧的:“你们就是来治理水华的团队?我问你们,你们这浮床要在湖里放多久?要是影响了我的鱼苗,你们赔得起吗?”
他的声音有点冲,旁边的村民都不敢说话,只悄悄给萧凡使眼色。
萧凡没有生气,反而递过去一瓶刚采集的深水区水样:“您看,现在深水区的水还不够清,要是直接放鱼苗,成活率也不高。
我们正在想办法治理深水区,等水质达标了,您的鱼苗不仅能活,长得还会更好。”
他又拿出浅水区的水样对比,“您看这瓶,才治理了四天,就清了这么多,湖里已经有小鱼回来了。”
叶之澜也补充道:“我们还想请您帮忙——等深水区的载体布设好,能不能给我们几尾小鱼苗?我们可以在实验里测试水质对鱼类的影响,这样既保证您的鱼苗安全,也能让我们的治理更有针对性。”
渔场主看着两瓶对比明显的水样,眉头渐渐舒展开。
他沉默了几秒,终于点头:“行,我信你们一次。
要是真能把水治好,鱼苗我免费提供,还能让村里的年轻人来帮你们干活。”
旁边的村民立刻欢呼起来,萧凡握着渔场主的手,心里松了口气——又一个“盟友”
加入了。
回到仓库时,阿明已经带着十几个村民在门口等着了,地上堆着一大捆刚收割的芦苇,散着清新的草木香。
“萧哥,叶姐,村里的人都愿意帮忙!”
阿明兴奋地说,“大家说今天就能开始加工芦苇纤维,明天就能做漂浮球!”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镰刀把芦苇秆劈开,有的坐在小板凳上剥离纤维,有的则把剥好的纤维放在阳光下晾晒。
仓库前的空地上很快摆满了芦苇,风吹过时,纤维像白色的丝线一样轻轻晃动。
叶之澜坐在旁边的树荫下,给大家递水、递毛巾,偶尔也会拿起一根芦苇,学着村民的样子剥纤维,手指被划得有点红,却笑得格外开心。
“叶姐,你快歇着吧,这点活我们来就行。”
一个年轻的村民姑娘接过她手里的芦苇,“阿明哥说了,你怀着两个宝宝,可不能累着。”
叶之澜笑着点头,靠在树干上,看着眼前忙碌的人群——萧凡正在和阿明讨论漂浮球的尺寸,村民们互相说笑着手脚不停,远处的湖面上,水鸟正成群地掠过水面。
她忽然觉得,这第七周的维多利亚湖,比来时多了好多生气。
傍晚时分,第一批芦苇纤维终于加工好了,雪白的纤维堆在竹筐里,像蓬松的棉花。
萧凡和阿明拿着纤维,立刻在仓库里做起了实验——按照叶之澜计算的比例,把纤维和黏土混合,加水揉成拳头大小的球,再用竹篾串起来,放在通风处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