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杂交微光(1 / 3)

藻株纪事:杂交微光与袋间暖尘

实验室的玻璃窗彻底褪去了霜花,初夏的阳光斜斜切进来,在培养皿里的杂交藻株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萧凡把刚打印好的《杂交藻株培育手册》摊在桌上,指尖划过“酶解时间控制在4o-6o分钟”

的标注,忽然抬头看向叶之澜:“穆萨昨天说,他们村里的年轻人都想来学培育技术,要不咱们搞个线上培训班?”

叶之澜正帮卓玛调试手机支架,闻言停下动作。

卓玛手里捧着改良后的包装袋,袋口用新学的石板压制法封得平整,里面装的藻株饲料添加剂颗粒分明,一点没漏:“线上好!

我可以帮阿妈当翻译,把你们说的‘离心管’‘培养基’都变成藏语里的大白话,非洲那边的阿米也能跟着学。”

小叶抱着一摞多糖检测试剂盒走过来,闻言眼睛亮了:“我还能做动态演示!

把酶解细胞壁的过程拍成延时视频,他们一看就知道什么时候藻株最适合融合。”

三人说干就干,萧凡负责整理培训大纲,把“藻株筛选-细胞融合-恒温培养”

拆成8节小课,每节控制在2o分钟;叶之澜则翻出之前拍摄的实验室操作视频,剪去复杂的专业术语,配上字幕标注“这里要轻晃离心管,不然藻株会受损”

;卓玛坐在旁边,拿着小本子逐句记录藏语翻译,遇到“叶绿体活性”

这种难译的词,就跑去问扎西阿妈,最后商量着译成“藻株里的‘绿能量’”

,既形象又好记。

可刚准备好第一节培训课的内容,穆萨就来条紧急消息:“村里的培养池突然长青苔了!

藻株长得慢了,有的还变黄了!”

萧凡赶紧让穆萨拍视频过来——画面里,培养池的水面浮着层薄薄的绿膜,水下的杂交藻株明显没之前精神,叶片耷拉着。

小叶盯着视频看了半天,忽然指着屏幕:“是青苔抢营养!

非洲旱季光照强,青苔繁殖快,会和藻株争水、争无机盐。”

叶之澜立刻翻出实验室的藻类资料册,手指在“除苔方案”

那页停住:“咱们可以用大麦秸秆!

之前在文献里看到过,大麦秸秆泡在水里会释放抑制青苔生长的物质,还不会伤害藻株,而且非洲村里种大麦,取材方便。”

萧凡马上计算用量:“按穆萨培养池的大小,每1o平方米放2公斤干秸秆就行,得让他把秸秆捆成小捆沉在池底,不然会漂在水面挡光照。”

卓玛看着三人忙碌的样子,忽然小声说:“咱们嘎查村的冬春季节,蓄水池也会长青苔,要不咱们先在村里试一次?要是好用,再教穆萨,这样更放心。”

这话提醒了叶之澜,她立刻联系村支书,借了村里的小型蓄水池,和萧凡、小叶一起搬来大麦秸秆。

小叶把秸秆剪成半米长的段,用绳子捆成捆,萧凡则穿着胶鞋下到蓄水池里,把秸秆捆均匀地系在池边的石头上。

“等三天看效果,要是青苔少了,就把方法教给穆萨。”

叶之澜蹲在池边,用手机拍下蓄水池的初始状态,打算每天记录变化。

三天后,蓄水池里的青苔果然少了大半,水面的绿膜基本消失,水下的水草反而更绿了。

小叶舀了点水回去检测,笑着说:“水质里的氮磷含量没降,说明秸秆没影响其他植物,刚好抑制青苔。”

萧凡立刻把蓄水池的对比视频给穆萨,还附了详细的操作步骤:“把秸秆捆沉在池底,每两周换一次,记得避开藻株密集的区域。”

穆萨很快回复了个竖大拇指的表情,后面跟着段视频——村里的年轻人正扛着大麦秸秆往培养池走,阿米举着手机喊:“叶姐姐,我们现在就弄,等藻株长好了,给你们拍玉米地的视频!”

解决了青苔的问题,线上培训班也顺利开了课。

第一节讲“藻株筛选”

,萧凡对着镜头举着两个试管:“左边是耐干旱的国外藻株,藻液略浑浊,因为细胞壁厚;右边是咱们国内的高多糖藻株,藻液清亮,叶绿体多。

筛选的时候,要选叶片完整、没有黄的藻株,这样融合成功率高。”

屏幕那头,穆萨的侄子阿卜杜勒举着手机,身后围了七八个年轻人,有人还拿着小本子记笔记,偶尔有人提问,卓玛就用藏语和英语双语翻译,小叶再补充细节。

可到了“细胞融合”

那节课,麻烦又出现了。

阿卜杜勒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没有倒置显微镜,怎么看细胞有没有融合?”

萧凡愣了一下,转头和叶之澜、小叶商量。

叶之澜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翻出个放大镜:“可以用放大镜!

虽然不如显微镜清楚,但融合后的细胞比普通细胞大,而且里面有两种绿色——国内藻株的鲜绿和国外藻株的浅绿,对着光看能分辨出来。”

小叶立刻做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里的杂交细胞,果然能看到淡淡的双色光晕。

<

最新小说: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我父母的中二幻想照进现实了!?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都市修真便利店 我的弟弟是狼灭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九零恶毒后妈,我靠洗白养崽暴富 今生只为你 铁血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