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的藻株捞起来,看看还有没有活性。”
她顿了顿,又说,“我们之前做过藻株活性修复的实验,有个修复剂配方,现在给你,你赶紧找材料配制。”
萧凡立刻打开电脑,把“多糖提取液+少量葡萄糖”
的修复剂配方给穆萨,还特意标注了浓度比例:“修复剂配好后,均匀洒在培养池里,每天测一次藻株的活性,有问题随时跟我们说。”
穆萨赶紧点头:“好!
我现在就去办,阿米已经去村里找针线补遮阳网了,我们一定能把藻株救回来。”
挂了视频,叶之澜还是有点担心:“非洲那边的材料跟咱们这边不一样,不知道修复剂能不能起作用。”
“别担心,”
萧凡拍了拍她的肩膀,“穆萨和阿米很细心,而且咱们的配方是基于藻株的共性做的,应该没问题。
对了,咱们可以跟小叶说一声,让她在国外实验室测试下高湿度环境下藻株的抗逆性,看看能不能给穆萨他们提供更多建议。”
叶之澜立刻给小叶了消息,把非洲藻株遇到的问题详细说明。
没过多久,小叶就回复了邮件,附件里是她刚做的实验数据——她测试了不同湿度下藻株的活性,现添加少量苔藓提取物(非洲当地常见的苔藓)能提高藻株的抗逆性。
“我已经把苔藓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给穆萨了,”
小叶在邮件里写道,“师兄师姐,你们也可以在咱们的培养池里试试,说不定对沼液浇灌的藻株也有帮助。”
萧凡和叶之澜看着邮件,心里踏实了不少。
“小叶这次帮了大忙,”
叶之澜笑着说,“等她回来,咱们一定要好好谢谢她。”
萧凡点点头,拿出手机给穆萨消息,把苔藓提取物的方法也传了过去,还特意加了句:“有任何问题,随时视频。”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一边盯着沼液配比测试,一边关注非洲藻株的情况。
穆萨每天都会视频过来,汇报藻株的恢复情况——第三天时,沉底的藻株有一半恢复了活性,第五天基本全部恢复,而且新的藻株嫩芽也长了出来。
“太谢谢你们了!”
视频里,穆萨举着一株绿油油的藻株,语气里满是感激,“苔藓提取物真的管用,阿米每天都去采苔藓,提取后洒在池里,藻株长得比之前还好!”
看着视频里生机勃勃的藻株,萧凡和叶之澜相视而笑。
叶之澜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包裹:“对了,小叶寄的可降解包装袋样品到了,咱们今天就测试下密封性。”
两人拆开包裹,里面装着三个不同配方的包装袋,每个袋子上都贴着标签:“多糖涂层a”
“多糖涂层b”
“多糖涂层c”
。
他们从实验室里拿出饲料添加剂,分别装在三个袋子里,密封好后,放在培养池旁边的空地上(模拟露天储存环境),还特意做了记录表格,每天观察袋子的密封性和添加剂的状态。
“要是密封性好,以后村民们就能把添加剂装在这种袋子里,既环保,又能延长保质期。”
叶之澜在表格上写下今天的日期,眼里带着期待。
萧凡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说:“等玉米收获了,咱们请村民们来家里做客吧,煮玉米吃,再跟他们说说包装袋的事,让他们也提提意见。”
叶之澜抬头看他,笑着点头:“好啊,卓玛肯定高兴,她之前还说想尝尝咱们煮的玉米。”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
试验田的玉米长得比往年高了近1o厘米,金黄的玉米穗沉甸甸的,压弯了玉米秆。
萧凡和叶之澜组织村民们一起收玉米,扎西阿妈、卓玛还有村里的老人小孩都来了,田埂上满是欢声笑语。
萧凡扛着装满玉米的筐往路边走,路过玉米秆时,不小心被叶片划伤了手指,鲜血立刻渗了出来。
叶之澜看到了,赶紧跑过来,从口袋里掏出创可贴:“怎么这么不小心?快停下来,我帮你包扎。”
她拉着萧凡走到田埂边,小心翼翼地用纸巾擦掉伤口上的血,再贴上创可贴,动作轻柔又仔细。
“没事,小伤口。”
萧凡看着她,语气里带着点不好意思,“就是着急把玉米搬过去,没注意。”
叶之澜抬头瞪了他一眼,却没真的生气:“再着急也得注意安全,要是伤口感染了,怎么继续做实验?”
她顿了顿,声音放轻了些,“跟你一起做事,总觉得很踏实,要是你受伤了,我一个人……”
“不会让你一个人的。”
萧凡打断她的话,眼神认真,“以后不管是做实验,还是推广藻株项目,我都会跟你一起。”
叶之澜的脸颊瞬间红了,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创可贴:“赶紧干活吧,不然村民们该等急了。”
她说着,扛起旁边的玉米筐就往前走,萧凡看着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上扬,也赶紧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