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的生态回响:归期与尘埃
当最后一组数据录入“雨林生态微生物数据库”
框架时,林晓的手指在键盘上顿了顿,抬头看向窗外——天已经亮了,晨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斑。
萧凡正将整理好的实验报告送给李教授,邮件主题栏里“杂交放线菌防控体系及基因研究终稿”
几个字格外醒目;叶知澜趴在桌边,揉着酸胀的肩膀,屏幕上还停留在数据库的分类界面;陈雨则在无菌室里收尾,将剩余的菌种妥善存入低温冰箱,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微生物。
“送成功了。”
萧凡关掉邮件页面,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却又透着轻松。
叶知澜直起身,伸了个懒腰,骨骼出轻微的声响:“终于结束了,感觉这半个月像是把半年的觉都欠了。”
陈雨从无菌室出来,手里拿着空的培养皿,笑着说:“刚看李教授回复了,说报告写得很详实,还说要给咱们批一周的假期,让咱们回家好好休息。”
“假期?”
林晓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眼睛瞬间亮了,“我终于能回家吃我妈做的红烧肉了!”
萧凡也忍不住笑了,他拿出手机,才现屏幕上堆了十几条家里的未读消息,最近一条是三天前母亲来的“什么时候回来,给你留了爱吃的腌菜”
。
叶知澜点开朋友圈,翻到上周妹妹的照片——家里的栀子花开了,白色的花瓣衬着绿叶,格外好看。
“好像真的很久没回家了。”
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怀念。
收拾实验室的动作比预想中快,四人将仪器归位、样本封存、数据备份,最后锁上实验室门时,萧凡回头看了一眼——里面的恒温培养箱还在低鸣,像是在为他们送别。
“走吧,回家。”
他说,声音里满是期待。
叶知澜家离基地不算远,坐两个小时的大巴就能到。
车子驶离郊区,路边的景色从农田变成了熟悉的居民楼,她看着窗外掠过的便利店、菜市场,突然觉得眼眶有些热。
下车时,母亲已经在车站等她,手里拎着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刚熬好的银耳羹。
“瘦了好多。”
母亲接过她的背包,摸了摸她的脸,语气里满是心疼。
回到家,叶知澜推开门的瞬间,却愣在了原地——客厅的茶几上积着一层薄灰,沙上搭着几件没洗的衣服,阳台上的绿植蔫蔫的,叶子上蒙着尘土。
“你爸前段时间去帮你外婆装修房子,我也天天过去帮忙,家里就没人收拾了。”
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叶知澜放下背包,拿起茶几上的抹布,笑着说:“没事,今天我来打扫,您歇着。”
另一边,萧凡回到家时,迎接他的是满屋子的寂静。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最近在邻市帮舅舅看店,家里已经空了快一个月。
他推开自己的房门,书桌上的书落了灰,床上的被子还是临走时叠好的样子,衣柜门没关严,露出里面的几件衬衫。
“果然还是脏得很。”
萧凡无奈地笑了笑,挽起袖子,开始收拾。
林晓到家时,家里倒是有人,可母亲正忙着给客户打电话,父亲在厨房对着一堆蔬菜愁。
“回来啦!”
母亲挂了电话,迎上来接过她的行李箱,“快帮你爸看看,这菜怎么炒才好吃,我最近忙得都忘了怎么做饭了。”
林晓走进厨房,看见水池里泡着没洗的碗,灶台油腻腻的,抽油烟机上还沾着溅落的油污。
“妈,你这也太夸张了!”
她哭笑不得,拿起洗洁精就开始刷碗。
陈雨的家在老城区,推开斑驳的木门,院子里的石板路长满了青苔,堂屋里的八仙桌上放着几个空的药盒——奶奶前段时间感冒了,家里一直没来得及收拾。
“小雨回来啦!”
奶奶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扫帚,“快坐,我这就给你烧水。”
陈雨连忙接过奶奶手里的扫帚,说:“奶奶,您坐着,我来收拾,您教我怎么弄就行。”
于是,四个刚从实验室解放的人,又投入了“家庭大扫除”
的战斗。
叶知澜先从客厅开始,她把茶几上的杂物归位,用湿抹布仔细擦拭桌面,再换干抹布擦干,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沙上的衣服被她分类放进洗衣篮,浅色和深色分开,贴身衣物单独放。
阳台上的绿植是她重点照顾的对象,她先把枯萎的叶子剪掉,再用喷壶给叶子喷水,然后小心地擦拭叶片上的灰尘,看着绿植慢慢恢复生机,她的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萧凡则先收拾自己的房间,他把书桌上的书按科目分类摆好,用鸡毛掸子拂去书架上的灰尘,再用抹布擦干净。
床上的被子被他拿出去晒,他还换了新的床单被套,看着焕然一新的床铺,他忍不住躺了上去,柔软的触感让他瞬间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