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基因库(1 / 2)

雨林回响:基因库与少年科研志

初冬的雾霭还没散尽,萧凡已经在实验室里调试基因测序仪。

桌上摊着三张基因图谱,分别来自清溪的豹猫“松松”

、自家雨林的成年豹猫,还有邻县新监测到的豹猫个体。

他指尖在图谱上比对,忽然在一段碱基序列处停住——三个个体竟共享一段罕见的基因标记,像一串隐秘的密码,串联起三地的豹猫种群。

“知澜,你快来看!”

萧凡喊来叶知澜,指着图谱上的标记,“这段基因标记在三个种群里都出现了,说明它们可能源自同一个祖先种群!”

叶知澜凑近屏幕,眼里瞬间亮起来:“这为跨区域基因库建设提供了关键依据!

咱们可以以此为基础,整合更多地区的物种基因数据,说不定还能现其他物种的种群关联。”

两人当即决定,启动“雨林物种跨区域基因库”

项目。

萧凡负责联系省内各保护站,收集豹猫、蓝喉蜂虎等关键物种的基因样本;叶知澜则优化基因测序流程,设计基因库的分类框架,将样本信息与共享数据库的物种动态数据关联,方便后续分析。

消息传到清溪,老周第一时间带着新采集的豹猫毛样本赶来。

“我们上周在‘松松’的巢穴附近,又收集到几根毛,”

老周把密封袋递给萧凡,“村里的年轻人听说要建基因库,都主动帮着找样本,说要为保护豹猫出份力。”

邻县的老张也来消息,说已经采集了栎树林里斑鸠、野兔的基因样本,还调侃道:“咱们不仅要比保护成效,还要比基因库的样本丰富度!”

三个月后,基因库初显规模。

萧凡在共享数据库里新增了“基因溯源”

板块,点开豹猫的条目,就能看到各地种群的基因图谱、共享标记及演化路径。

叶知澜还根据基因数据,绘制了一张“物种迁徙推测图”

:“从基因标记来看,豹猫曾沿着溪流在三地间迁徙,后来因为栖息地碎片化断了联系,现在生态廊道和缓冲带慢慢恢复,说不定以后能重新打通迁徙路线。”

这天,萧凡正在整理蓝喉蜂虎的基因样本,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星光小学的林晓带着几个同学站在门口,手里捧着自制的“科研记录本”

,小声问:“萧老师,我们能看看基因库吗?阿杰哥哥说,这里能找到小动物的‘家族秘密’。”

萧凡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把孩子们领到电脑前,调出蓝喉蜂虎的基因数据:“你们看,这是清溪和咱们这边的蜂虎基因图谱,这段相似的序列,说明它们的祖先可能是同一批哦。”

林晓立刻翻开记录本,一笔一划地记下来,还画了两个连在一起的蜂虎巢,标注“同祖同源”

旁边的小男孩指着“物种迁徙推测图”

:“萧老师,豹猫以后真的能沿着溪流走回以前的家吗?”

“只要咱们继续保护好栖息地,说不定就能实现,”

萧凡摸了摸他的头,“以后你们也可以帮着监测,记录小动物的活动,这也是科研的一部分。”

孩子们的热情让萧凡和叶知澜有了新想法——开设“雨林科研小课堂”

,每月邀请星光小学的学生来实验室参观,还带着他们去雨林做基础监测。

第一次小课堂,阿杰带着孩子们在沙坡旁观察蓝喉蜂虎,教他们用简易计数器记录蜂虎的往返次数;叶知澜则教孩子们辨认昆虫,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翅膀的纹路,还让他们把看到的昆虫画在记录本上。

林晓的记录本很快就写满了,里面既有蜂虎的活动记录,也有昆虫的素描,还有她对“松松”

的猜测:“今天没看到‘松松’,但现了它的爪印,比上次记录的大了o5厘米,它一定又长大了!”

萧凡翻看记录本时,忍不住笑了——孩子的笔触虽稚嫩,却藏着最纯粹的科研热情,这正是他们想培养的“少年科研志”

与此同时,叶知澜的“区域生态种植模型”

研也有了进展。

她根据各地的土壤数据、气候条件及物种分布,设计出三种模型:针对清溪、邻县这类山地,主推“乔木+生态茶+缓冲带”

模式;针对平原地区,建议“灌木+药用植物+昆虫栖息地”

组合;针对河流沿岸,则规划“水生植物+耐湿作物+鸟类觅食区”

结构。

为了验证模型可行性,叶知澜带着团队去了省内最南端的柳溪县。

那里的雨林濒临河流,却因过度种植水稻,导致鸟类栖息地萎缩。

柳溪保护站的负责人陈姐愁眉不展:“我们想改种生态作物,可不知道种什么合适,怕赔了本又破坏环境。”

叶知澜拿出生态种植模型手册,指着河流沿岸的规划图:“你们可以在河岸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给鸟类提供栖息的地方;岸上种耐湿的莓

最新小说: 心软美人,反派弟弟是阴湿病娇 都市修真便利店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今生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