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还有周边乡镇的村民,看到手册后来照片,询问当地现的物种是否在保护名录里。
叶知澜笑着说:“咱们的数据库,已经成了周边地区的‘物种参考书’了。”
年底整理数据库时,萧凡统计了一下,全年共新增物种记录42种,其中包括3种三有保护动物、5种珍稀植物,访客提交的观察记录占了近三成。
他把这些数据整理进新一期的《雨林生态报告》,还在扉页加了一张“雨林物种分布地图”
,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各种动植物的活动区域。
新年第一天,守护站举办了“万物图鉴分享会”
。
村民们、研学营的老访客、外县保护站的代表都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翻看最新的图鉴,分享各自的观察故事。
小诺抱着新做的手账,指着里面的蓝喉蜂虎插图说:“今年我还要来,希望能拍到它们的幼鸟!”
老吴则跟外县的代表约定,等开春了,要带他们去看基地新培育的翅荚香槐幼苗。
萧凡站在人群中,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又望向窗外的雨林。
晨光里,蓝喉蜂虎从枝头飞过,翅膀划出一道青蓝色的弧线,透明新米虾在溪水里轻轻游动,翅荚香槐的幼苗在微风中摇晃。
他忽然觉得,这本“万物图鉴”
和数据库,不仅记录着雨林的物种,更记录着一群人对雨林的热爱与守护——而这份记录,还会随着更多人的加入,一直延续下去,写满雨林的春夏秋冬,写满万物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