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494章 雨林的万物图鉴

第494章 雨林的万物图鉴(1 / 2)

雨林的万物图鉴

“雨林物种数据库”

的搭建,是从阿杰在红外相机里现陌生鸟类开始的。

那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导出相机数据,屏幕里突然闪过一只羽毛呈青蓝色、喙尖带红的鸟,停在翅荚香槐的枝头上啄食果实。

阿杰盯着屏幕看了半天,翻遍自己的鸟类手册都没找到对应品种,赶紧抱着电脑跑向守护站:“萧老师,你看这是什么鸟?我从来没见过!”

萧凡凑过来,盯着画面里的鸟仔细辨认,又打开植物研究所的鸟类图鉴比对,最后还是拨通了陈教授的电话。

陈教授看完照片,语气里满是惊喜:“这是蓝喉蜂虎!

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之前很少在这片雨林记录到,你们这可是新现!”

挂了电话,萧凡看着阿杰兴奋的样子,笑着说:“咱们的数据库,刚好从这个新现开始搭。”

搭建数据库的第一步,是整理过往的监测记录。

萧凡和叶知澜把历年的红外相机视频、蝴蝶监测数据、植物生长记录都翻了出来,阿杰则负责给每一份资料标注时间、地点和物种名称。

有时候为了确认一只昆虫的品种,他们要对着显微镜看半天,还要查阅好几本昆虫图鉴。

老吴也来帮忙,他凭着多年在山里的经验,能准确说出哪些植物长在阴坡、哪些动物喜欢在清晨活动,这些“土知识”

帮着完善了不少物种的生活习性备注。

数据库搭建到一半,叶知澜想到了研学营的访客。

她在体验区门口放了个“万物观察箱”

,鼓励访客把拍到的雨林动植物照片、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提交到数据库里。

有次,一对来参加成长营的父子,在溪边拍到了一只通体透明的虾,提交后被陈教授鉴定为“透明新米虾”

,填补了数据库里淡水生物的记录空白。

孩子的爸爸笑着说:“没想到我们也能为雨林做贡献,回去要跟同学好好说说。”

随着数据库里的物种记录越来越多,萧凡和叶知澜决定做一本“雨林万物图鉴”

,把数据库里的内容整理成图文手册,既方便村民巡逻时识别物种,也能作为研学营的教材。

阿杰主动承担了画图的任务,他把蓝喉蜂虎的青蓝色羽毛、透明新米虾的细长触须都画得栩栩如生,还在每幅图旁边配上老吴提供的生活习性小贴士,比如“蓝喉蜂虎喜欢在沙坡上筑巢,看到沙坡有洞别轻易打扰”

“透明新米虾多在溪流浅水区活动,水质差的地方见不到”

手册印出来那天,阿杰抱着一摞手册分给村民和联防队。

老吴翻到透明新米虾那页,指着画说:“这虾我在溪边见过,原来叫这名儿。

以后巡逻时看到有人污染溪水,可得赶紧拦着。”

李叔也说:“有了这手册,再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翻一翻就知道,再也不用瞎猜了。”

就在数据库和图鉴慢慢完善的时候,市环保部门的张科长又来到了雨林。

这次他不是来考察,而是带来了好消息:“你们的‘科研+社区+产业’保护模式,被评为全市生态保护示范案例,下周要在环保工作会议上做分享,还要组织其他地区的保护站来学习。”

听到消息,村民们都很兴奋,老吴特意去采摘了最新的生态茶,准备送给来学习的人。

分享会那天,萧凡带着《雨林生态报告》和“万物图鉴”

,给参会的人讲述保护故事:从生态廊道的搭建,到跨村联防的建立,再到物种数据库的完善,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村民的参与。

叶知澜则播放了访客提交的蓝喉蜂虎视频、孩子们的雨林手账片段,当画面里出现小麂一家穿过廊道的场景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分享会结束后,好几个县的保护站都来联系萧凡,想邀请他和叶知澜去指导工作。

其中一个县的保护站负责人说:“我们那里也有片雨林,就是不知道怎么调动村民积极性,你们的经验太有用了。”

萧凡和叶知澜商量后,决定分批次去指导,还带上了老吴和阿杰——老吴能分享生态种植的经验,阿杰则可以教他们用红外相机监测物种。

第一次去外县指导时,老吴特意带上了“万物图鉴”

看到当地村民不知道如何识别保护植物,他翻开手册,指着翅荚香槐的插图说:“这种树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花是白色的,你们看林子里有没有,要是有,可不能砍。”

阿杰则现场教他们安装红外相机,调整角度和灵敏度:“相机要对着动物常走的小路,高度离地面一米左右,这样拍得清楚。”

当地的村民学得很认真,有个大叔说:“原来保护雨林还有这么多门道,以后我们也照着做。”

等萧凡他们回到雨林,现数据库又新增了不少记录。

研学营的访客拍到了金斑喙凤蝶的幼虫蜕皮过程,邻村的联防队员记录到蓝喉蜂虎在沙坡筑巢的场景,甚

最新小说: 心软美人,反派弟弟是阴湿病娇 都市修真便利店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今生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