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热量。
陈禾检测后现,“冰原守护晶”
周围的“冰藻”
生长度比其他地方快了4o,释放的氧气也增加了25:“如果将‘冰原守护晶’推广到整个北极,或许能减缓冰川融化的度!”
离开北极前,团队在“冰原泉眼”
边埋下了第三块“共生晶碑”
,碑体上刻着北极的“冰藻”
和玄晶的图案,与东非、亚马逊雨林的“共生晶碑”
共同构成了一张跨越海陆的“共生地图”
。
奥拉夫送给团队一块“冰原水晶”
:“这水晶是‘冰原泉眼’的精华,能保存极光的能量,下次你们再来时,用它照射玄晶籽,晶须会生长得更茂盛。”
科考船“探索号”
驶离北极时,夕阳正将冰原染成金红色。
萧凡站在甲板上,望着远方的冰川,手里拿着那块“冰原水晶”
;林夏则翻开爷爷的日记,在最后一页写下:“从深海到浅海,从东非到亚马逊,从北极到南极,脉晶的共生故事,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的守护之约。
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些‘守护晶’,去更多地方,让共生的智慧传遍世界,让自然的美好永远延续。”
陈禾拿着笔记本走过来,上面写着“下一站:南极冰盖泉眼”
;老周则在摆弄新的瓷坯,这次他混合了所有脉晶产地的提取物,准备制作一块“全球共生晶碑”
。
萧凡握紧林夏的手,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他知道,这场跨越海陆的脉晶探索之旅还没有结束,而他们与自然的共生之约,也将永远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