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沙海金脉(2 / 3)

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碰了碰晶花——花瓣冰凉,像凝结的月光。

萧凡正准备用相机记录这一景象,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轰隆”

一声。

阿吉脸色一变:“是沙暴!

快往回跑!”

众人立刻收拾装备,跟着阿吉往营地方向狂奔。

沙漠的沙暴来得极快,转眼间,漫天黄沙就席卷而来,能见度不足一米。

萧凡紧紧握着装有卤泉样本的取样瓶,另一只手拉住林夏,老周则将培养舱的防护罩抱在怀里,生怕被风沙损坏。

回到营地时,众人都成了“沙人”

临时实验室的帐篷被风沙吹得有些变形,培养舱幸好有保温棉和反光膜保护,没有受到太大损伤。

陈禾立刻检查卤泉样本,现大部分样本都完好无损,只是装着金晶藻的取样瓶,瓶壁上沾了一层细沙。

老周用清水小心地冲洗取样瓶,突然现沙粒与金晶藻接触的地方,竟长出了细小的金色晶芽——是沙粒中的矿物质,与金晶藻产生了共生反应!

“这金晶藻比我们想象的更适应沙漠环境!”

萧凡眼前一亮,立刻调整实验方案。

他们设计了四组实验:第一组用纯沙漠卤泉卤液+金晶藻+赤晶母矿瓷坯,第二组加入3红泉叶提取物,第三组混合5雪苔共生晶粉末,第四组则加入少量沙蓬籽的提取物——阿吉说沙蓬籽能在极端干旱环境下存活,或许其提取物能增强晶须的耐旱性。

实验开始后,沙漠的昼夜温差给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白天,培养舱内的温度最高达到42c,陈禾不得不每隔一小时就往保温棉里加冰袋,避免晶须脱水;夜晚,温度降至1oc以下,老周又要调整培养舱的加热装置,防止晶花因低温冻伤。

林夏则每天晚上都会去月牙丘的卤泉边,观察晶花的变化——她现,晶花在日出前会逐渐闭合,将金晶藻藏在花瓣里,避免白天的高温损伤。

第三天清晨,萧凡和团队检查实验进展时,现了惊喜的变化。

第一组的瓷坯上,长出了纯金色的晶须,晶须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沙质保护膜,能反射阳光;第二组加入红泉叶提取物后,晶须的颜色变成了赤金色,在阳光下不褪色,还能吸引沙漠里的夜光虫;第三组的晶须是金紫色相间的,雪苔共生晶粉末增强了晶须的锁水性,即使在白天高温下,也能保持湿润;最神奇的是第四组,加入沙蓬籽提取物的晶须,不仅长成了螺旋状,还能在干旱时收缩成一团,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遇水后又能重新展开——像沙漠里的“复活草”

“检测到‘沙生共生结构’!”

陈禾的检测仪出清脆的提示音,“这种结构能让晶须在昼夜温差6oc、湿度低于2o的环境下存活,还能通过收缩和展开调节水分,太神奇了!”

老周伸手碰了碰第四组的晶须,惊讶地现它表面的沙质保护膜,竟能随着温度变化调节厚度——白天温度高时,保护膜会变厚,减少水分蒸;夜晚温度低时,保护膜会变薄,让晶须吸收空气中的露水。

萧凡却注意到一个问题:第三组的晶须虽然锁水性强,但在强光下会变得脆弱,容易折断。

他想起月牙丘卤泉边的沙粒,那些沙粒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或许含有能增强晶须韧性的成分。

阿吉听说后,立刻带着他去月牙丘采集沙样——这些沙粒来自卤泉周围的“金脉沙层”

,含有丰富的硅元素。

当萧凡将oo3的金脉沙提取物加入新卤液时,晶须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两天后,新培育的晶须不仅韧性增强了3o,还变得更加有光泽,赤金色的晶须在阳光下像流淌的黄金,到了晚上,夜光虫停在晶须上,形成“晶虫共舞”

的景象。

“这是‘沙海金晶’!”

林夏兴奋地喊道,她翻开爷爷的日记,在最新一页写下:“月牙丘卤泉,晶花映月开,沙生金晶须,耐旱亦坚韧。”

阿吉看到“沙海金晶”

时,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沙漠里的‘月光节’快到了,要是能把这些晶须挂在沙丘上,晚上肯定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陈禾立刻提议:“还可以用‘沙海金晶’做沙漠科考的储水装置!

晶须的螺旋结构能储存水分,遇到干旱时,挤压晶须就能出水,比传统的水壶更轻便!”

萧凡当即和当地的沙漠保护站达成合作,决定在月光节上展示“沙海金晶”

他们还设计了“晶须路标”

——将“沙海金晶”

固定在沙漠科考路线的木桩上,白天,金色的晶须在阳光下醒目,方便科考队员辨别方向;夜晚,夜光虫的荧光能照亮路线,还能驱赶沙漠里的夜行天敌。

就在团队准备布置月光节场地时,林夏在爷爷的日记里现了一段重要的记载:“沙漠卤泉深处有‘金晶母矿’,脉水从母矿中流出,滋养着金晶藻和沙生植物,母矿周围的晶花会在月

最新小说: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都市修真便利店 今生只为你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九零恶毒后妈,我靠洗白养崽暴富 我父母的中二幻想照进现实了!?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铁血巾帼 我的弟弟是狼灭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