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熟。”他自语,“内部温度控制在55c±0.5。”
这时,距离报名截止只剩十秒。
一道身影猛然冲入七星门。
是钱新。
他喘着气,脸色发白:“我……我要参赛。”
系统提示音响起:【参赛人数变更,当前为2人。】
钱新走到另一侧灶台,看到卫言的操作流程,瞳孔骤缩。
“他竟然用低温慢煮结合高温封边?!”他几乎失声叫出,“这种做法通常需要二十分钟以上!”
但他很快意识到不对劲。
卫言的锅根本没持续加热。
相反,他在封边后立刻关火,利用余温继续焖制。
“他压根就没打算全程烹饪!”钱新恍然大悟,“他是算准了余热传导曲线,让肉在最后几分钟自动达到理想熟度!”
这是一种极其精密的时间博弈。
就像走钢丝,差一秒都会导致失败。
而卫言,正站在那根看不见的线上,稳步前行。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第十二分钟,卫言打开锡纸,检查肉质。表面金黄酥脆,边缘微焦,香气扑鼻。
他迅速翻面,再焖三十秒,随即起锅。
静置九十秒后,切片装盘。
每一片厚度均匀,中心呈玫瑰粉色,油脂如星河般蔓延。
他甚至挤了一点柠檬汁,点缀几片生菜叶,完成摆盘。
提交倒计时:00:07。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当评委接过菜品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第一口咬下,谭知风闭上了眼睛。
“外焦里嫩,汁水丰盈……但这不是重点。”他睁开眼,“重点是,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温度控制的极致。这不是技术,是……预判。”
林婉秋尝了一口:“调味极简,却放大了食材本味。而且……我没尝到一丝腥气或杂味。你是怎么做到的?”
卫言淡淡道:“选用当天屠宰、冷链直达的和牛,减少氧化时间;腌制时不加酱油或其他液体调料,避免水分干扰;煎制时用黄油而非普通油,增加香气层次的同时帮助锁汁。”
周承志则盯着切面看了许久,忽然问:“你是不是……提前计算过这块肉的热传导系数?”
卫言没有否认:“每种食材都有它的物理属性。只要参数明确,就能模拟出最佳加热路径。”
全场寂静。
这不是人能做到的事。
这是AI才会干的事。
评分出炉:**9.73**
全场最高。
而钱新,因时间不足未能完成静置步骤,肉质偏硬,仅得8.12。
差距悬殊。
直播间沸腾。
【卫言到底是什么怪物?!】
【他是不是偷偷带了计算器进场?!】
【我现在开始怀疑人生了……】
后台,夏鸣猛地站起身。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