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里汇报,她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镜片捕捉到的微观影像,清晰得能看到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能量监测系统就绪,随时记录核心联动数据。”
张教授的声音带着沉稳的底气。
叶云天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控制台的“启动”
按钮。
机械臂缓缓将重力模块插入插槽,金属块与图纸接触的瞬间,图纸上的银色纹路突然亮起,一道淡蓝色的能量流顺着纹路流向模块——原本冰凉的金属块瞬间烫,表面浮现出与图纸对应的光纹。
“能量匹配成功!”
张教授激动的声音传来,“频率稳定,没有出现过载!”
叶云天的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想起了2oo8年那个下午,18岁的自己抱着这个金属块,躲在床底偷偷摆弄,那时的他从没想过,这个“秘密宝藏”
会是穿越机的核心零件之一。
接下来的三年,研进入了“攻坚期”
。
零件适配的难度远预期:力量增幅核心的接口与图纸标注有o1毫米的偏差,需要重新加工;神经链接芯片的数据流无法与中央控制系统同步,小李熬了三个通宵才写出适配程序;生命能量导管的液体流动度不稳定,林月瞳用化学试剂反复调试了几十次才找到平衡……每一个难点的突破,都伴随着一次“回忆的闪回”
。
2o17年夏天,调试视觉穿透镜片时,叶云天看着屏幕上的透视影像,突然想起2oo1年初中课间,林月瞳凑在他课桌旁,指着镜片草图说“像化学分子结构”
的样子——那时的好奇,成了现在坚持的动力。
他回头看向二层的林月瞳,她正专注地记录数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头上,像初中时那样明亮。
2o18年冬天,激活合金核心的能量枢纽功能时,实验室突然断电——能量过载触了应急保护系统。
叶云天蹲在黑暗的实验室里,摸着烫的核心,想起了2o12年大学毕业那天,他抱着这个核心,在公寓里和林月瞳彻夜长谈创业的梦想。
“别灰心,”
林月瞳递来一支手电筒,光线照亮了她的笑脸,“我们以前能解决那么多问题,这次也一样。”
团队用了三个月时间改进能量缓冲系统,2o19年春天,第二次激活核心时,能量流平稳地顺着图纸纹路蔓延,2o个零件同时亮起,像是一串串联的灯笼。
“联动成功!”
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他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2o个零件的能量数据,完美地汇聚到核心接口,形成了一条稳定的“能量河流”
。
那一刻,叶云天走到图纸前,伸手触摸那些熟悉的零件——重力模块、透视镜片、合金核心……每一个都承载着一段记忆:小学的好奇、初中的探索、大学的解析、创业的艰辛。
这些记忆像拼图一样,和零件一起,拼成了“云月号”
的雏形。
2o24年12月,“云月号”
的原型机终于完成。
它像一艘缩小的宇宙飞船,长5米,宽3米,高2米,外壳是用特殊合金打造的银灰色,机身布满了与图纸对应的纹路,2o个零件分别嵌在机身的不同位置,核心接口位于驾驶舱正前方,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
“这就是‘云月号’?”
老郑绕着原型机走了一圈,眼里满是震撼,“我造了三十年机器,从没见过这么精密的结构。”
叶云天点点头,抚摸着机身的重力模块,轻声说:“‘云’是我的名字,‘月’是月瞳的名字,也是我们对时空的向往——像云一样自由,像月亮一样永恒。”
林月瞳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份测试报告:“核心能量输出稳定,时空锚点校准误差小于ooo1毫米,下一步可以进行模拟时空穿越测试了。”
叶云天望向窗外,2o2o年的阳光正好,实验室的玻璃上反射着“云月号”
的身影。
他想起了2oo8年高中毕业前,和林月瞳在阳台的“秘密基地”
里约定“长大要解开零件秘密”
;想起了2oo9年大学实验室里,两人现镜片违背物理规律时的震惊;想起了2o13年收到图纸时,那种“终于找到答案”
的顿悟……所有的“因”
,都在这一刻汇聚成了“果”
——“云月号”
的诞生。
但他也隐隐感觉到,图纸上似乎藏着未被现的秘密。
一次调试时,他偶然现图纸边缘有一段模糊的纹路,像是被刻意抹去的标注,能量探测器扫过的瞬间,会出现短暂的“时空紊乱”
提示——这让他心里多了一丝警惕,却也更加坚定了探索的决心。
“准备模拟测试吧。”
叶云天转过身,看着团队成员们期待的眼神,“我们花了近十年多等待,花了五年研,现在,该看看‘云月号’能带给我们什么了。”
控制台的灯光亮起,“云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