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踏上了去博物馆的路。
地面上的风比实验室里更烈,细沙打在防护眼镜上,出沙沙的响声。
他走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博物馆的入口——一个隐藏在废弃商场地下的铁门,门上锈迹斑斑,挂着一块褪色的牌子:“旧科技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周三上午9点-11点”
。
今天刚好是周三。
他推开铁门,一股混杂着灰尘和霉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地下展厅里一片昏暗,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照亮了一排排玻璃展柜。
展柜里摆着各种旧物件:2o2o年的智能手机、2o35年的智能机器人、2o4o年的量子计算机模型……叶云舟的目光扫过展柜,最后停在角落的一个展厅——“实验仪器专区”
。
他快步走过去,看到展柜里摆着几台2o3o年代的光学仪器,可翻遍了所有展柜,都没找到“光波聚焦组件”
。
就在他失望地准备离开时,身后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小伙子,你在找什么?”
叶云舟猛地回头——一个穿着灰色工装服的老人正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可眼睛却很亮,盯着他手里的组件设计图。
“您是?”
“我叫老陈,以前在这看仓库的。”
老人笑了笑,指了指他手里的图,“这是2o3o年的光波聚焦组件吧?我当年在‘华光仪器厂’工作时,亲手组装过这个。”
叶云舟的眼睛瞬间亮了:“陈爷爷!
您知道这个组件?您有吗?”
老陈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当年工厂倒闭时,我偷偷藏了一个,想着以后或许有用。
你要这个做什么?现在还有人研究这个?”
叶云舟没隐瞒,把爷爷研穿越机、自己要穿越回2o25年拯救植物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老陈听完,沉默了很久,然后突然抓住他的手:“你是叶云天的孙子?那个研究‘实体传送’的叶云天?”
叶云舟点头。
“我认识他!”
老陈的声音有些激动,“2o5o年,他来我们厂订做过实验零件,我们一起加班了半个月,他还请我吃了碗牛肉面!
他说他要做一台能‘穿越时空’的机器,拯救地球,当时我还以为他在说胡话……没想到,是真的。”
老陈领着叶云舟走到仓库深处,打开一个落满灰尘的铁箱子。
箱子里放着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打开油纸,里面正是一个崭新的光波聚焦组件——金属外壳泛着淡淡的银光,上面的接口还带着出厂时的保护膜。
“这个给你。”
老陈把组件递给叶云舟,“当年我藏它,是觉得叶云天是个干实事的人,说不定以后真能用得上。
现在看来,是天意。”
接下来的半年里,老陈成了叶云舟的“技术顾问”
。
他不仅带来了光波聚焦组件,还带来了2o3o年代的《光学仪器维修手册》,帮叶云舟拆解了“云舟o号”
的能量供给系统,重新焊接了老化的线路,还教他用“手动校准法”
解决坐标漂移问题——“你爷爷当年就用过这个方法,把偏差控制在5分钟以内,你看,这里有他画的校准刻度。”
老陈指着手册上的一行小字,那是爷爷年轻时的笔迹,带着青涩的棱角。
转机生在第五个月。
叶云舟在整理爷爷的旧抽屉时,无意间摸到了抽屉夹层——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铁盒,打开铁盒,里面放着半张数据卡残片,残片上印着几行模糊的数字:“坐标校准参数:x=321,y=578,=194”
。
这正是解决“坐标漂移”
的关键数据!
他立刻拿着残片去找老陈,两人对着手册研究了三天,终于把参数输入“时间校准模块”
,还根据残片上的提示,在模块里加了一个“手动微调旋钮”
——这样就算穿越时出现偏差,叶云舟也能在操控台上实时调整坐标。
半年后,2o83年1月。
“云舟o号”
的操控台前,叶云舟和老陈站在一起,看着显示屏上的数据:时空锚点稳定度92,能量转化率91,坐标偏差值o3分钟,停留时间预估:48小时。
“成了。”
老陈拍了拍叶云舟的肩膀,眼眶有些红,“叶云天要是知道,肯定高兴。”
叶云舟点点头,手指抚过操控台上爷爷留下的划痕——那是2o25年实验失败时,爷爷不小心划下的。
他拿起背包,把完整的数据卡、“月瞳素”
的缺陷报告,还有老陈帮忙做的“应急能量包”
放进去。
手腕上的终端亮起,显示着目标时间:2o25年6月18日。
那是爷爷放弃“云舟o号”
的日子,也是他改写未来的开始。